分类: 面试真题解析 |
【孙啸林解析】2014年1月11日江苏某地事业单位面试题
1、有一种鱼,叫王鱼。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有鳞,全是由自己来选择。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没有鳞,就比较好活。有鳞的王鱼,主要是释放自身的分泌物,小动物被吸引后,王鱼便要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小动物身上的物质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一种鳞片,其实那不是鳞,只是一种附属物。当王鱼有了这种附属物后,便会变成另一种形态。貌似强大,满身像个大气球。比没有鳞的王鱼,最少大出四倍。可怜的是,当吸附了外界物质的王鱼,生命进入到后半生时,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这种附属物会慢慢脱离他的身体,使他重新回到原本的面目,那个较小的外形。这时的王鱼,就去自残,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往岩石上猛撞,撞得稀里哗啦的,活得真是惨不忍睹。从个人成长角度,谈谈认识?
【孙啸林】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王鱼的强大是因为让其他的动物成为自己的“鳞”,而他最后的惨不忍睹的结局也是这种不属于自身该拥有的“鳞”,从人的成角度来说,“鳞”不恰恰是金钱、权力、名利,如果人生的追求是这些不该自身拥有的附属物,其结局也必将惨不忍睹,就像秦桧、和珅等无数的贪官污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能力让自己强大而没有吸收小动物的王鱼,人生却自由自在,为什么同样是王鱼,有的一生自由,而有的却一生起伏不定,最终痛苦的死去,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经受得住诱惑的考验。
2、为配合建设学习型城市,单位安排你组织一次“读书月”活动,你如何安排?
【孙啸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构建学习型城市的目的是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如果让我组织一次“读书月”活动,我认为要想不让其流于形式,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提高认识;二是督促,抓好落实;三是验收,配合“读书月”活动,开展经典诵读、读后感征文活动,以企事业单位、个人为对象,依托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对好的作用制作成光盘或书籍,分等级送给当地的大学、中学、小学,带动全社会,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真正陶冶情操,提高城市品味。
3、沈阳有一个老人被年轻人骑车撞倒,老人不求赔偿反而让年轻人先去上班不用再管自己,老人自己到药店买药,该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你有何看法?
【孙啸林】任何一件引起社会执的事件,都有其背景,这不由让我们想到“彭宇案”,想到老人撞倒无人扶,当我们正在感叹“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的时候,题目中老人的做法无疑让人眼前一亮:遇到此高风亮节的老人,怎能阻挡住年轻人做好事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其实社会上并不缺少像题目中这位老人的做法,但媒体总是抓住负面现象不放,并不断放大,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真、善、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对社会舆论善加引导,这样也许会让灵魂赶上飞奔的步伐。同时,我认为这也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问题,不能让人没有灵魂,成为行尸走肉,而要真正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