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路武功中南大学正教授级教育 |
分类: 热点 |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03/22/111688663_41n.jpg
成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22岁在校学生刘路20日被中南大学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中南大学的这一举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表示:“破格聘用刘路是基于对仅为本科学生的他能够破解世界级难题所表现出来的科研能力的肯定,这不是一般学者能够做到的。中南大学将会为他提供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希望他能将自己的天赋充分展现。”也有人发出质疑,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有点草率吧?
究竟是破格还是草率?且看正反方论辩。
正方:突破!不拘一格降人才
马想斌:最年轻教授纪录又一次被刷新。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展现了中南大学对人才的重视,打破陈规陋习,破除年龄和资历对年轻人的束缚,让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包括高校在内的学术界、文化界就应该如此。衡量指标和练习武功一样,不是看你年龄有多大,进入这个圈子多久,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是不是学术带头人,而是要拿实际成绩说话的,这里应该是没有什么禁锢,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只要有利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都应该倡导、鼓励和支持。>>>全文
毛建国:现在对年轻人才来说最怕的还是“棒杀”。从今天的学术体制来看,其实并不适合年轻学者浮出,大量的年轻研究人员根本就没有机会被“捧杀”,大多数人都是直接被“棒杀”。刘路成为最年轻教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是个体的天赋和努力,必然性是时代的需要和舆论的呼唤,或许这里面还掺杂着校方其他方面的一些考虑。但此举毕竟传递出了“有志不在年高”的景象,在相当程度上鼓舞鼓励了一大批像刘路一样的青年研究人员,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拥有了方向感。如果破格提拔制度化、正常化,最终不再成为“破格”,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学术体制已经进入佳境,必然会有一大批青年研究人才脱颖而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