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考热点](29)“十二五”(13)

(2011-05-09 16:08:37)
标签:

公考

面试

热点

十二五

教育

分类: 热点

[公考热点]29)“十二五”(13

学习“十二五”

孙啸林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第二节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

孙啸林:

培育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标: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基础:技术突破,发民需求;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

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       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3.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

4.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5.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1.       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

2.       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

3.       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领支撑作用,

4.       依托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

5.       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环节,

6.       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拓展,

7.       组织实施若干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8.       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1.       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投资基金,

2.       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

3.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4.       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5.       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财政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6.       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

7.       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8.       支持新产品应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和拓展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