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公考面师孙啸林
公考面师孙啸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472
  • 关注人气:1,6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热点天天读(三)——多省暴雨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

(2010-06-28 10:04:11)
标签:

转载

分类: 热点
热点

                   热点天天读(三)——多省暴雨背后潜在的社会问题(2010.6.26


【社会问题的背景】 201055以来,一波接着一波的罕见暴雨侵袭南中国,各地洪水肆虐。从512日开始,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在两个月内陆续遭遇十多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暴雨背后暴露的潜在问题”】

【潜在问题(一)】造成内涝严重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一片空白,遇到极端天气时往往不是敌手。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又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

【潜在问题(一) —— 解决对策】

1)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崔胜辉提出,要加快现有城区的屋顶绿化,有效留住一部分雨水,还可进一步绿化城市。

(2)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戴斌老师认为,在城建规划中需多增气象元素,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理念的改进,实际上对城市编制雨水排放规划、河道治理规划,指导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潜在问题(二)】

1)种种气候异常,这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有关。

2)极端天气暴露了我国气象预测和应急机制方面漏洞。

3)政府在提高对气象预测方面的投入方面力度不足,有关技术人才,还有设备等各个方面投入,远远比不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气象信息发布手段虽多样,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例如对广州所有手机用户,一条气象短信全部发完也需要4个小时,有时发完暴雨已经结束了,电视、上网发布,则需要市民需求天气信息时有看电视、上网的条件,像“5·7”特大暴雨发生在半夜,大部分人电视关了,手机关了,没有收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潜在问题(二)—— 解决对策】

1)天气预警发布后,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排水管理部门启动城市积涝应急程序,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各级政府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2)应该多建立一些气象观测点,增大数据收集量,迅速改进我们落后的数值模式。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公共设施配置力度,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并且加大技术、人才以及设备的配置,改进讯息传播以及公民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意识。

3)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应留出更多绿地湖泊增强城市雨水吸纳能力。

4)要让市民获取气象信息更加及时。有需求的市民应该通过自己方便的渠道,及时就近了解信息,并可采取多种方式互为补充,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5)加强宣传,提升老百姓在暴雨发生后的应对意识,学会在暴雨环境下生存,就像日本人在地震中一样。

6)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买保险也不失为减少损失的一种策略。但目前,我国这一方面的应对还不是很成熟。

7)从宏观上根本上来说,人类社会应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不良影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