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真题解析(57)
(2010-06-26 10:27:12)
标签:
2010年6月25日下午辽宁省公务员面试面试真题 |
分类: 面试真题解析 |
孙啸林:解析2010年6月25日下午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2、招聘公共厕所管理, 有58个职位,700多个应聘者中有40多个应届和往届大学生应聘,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孙啸林解析] 招聘公共厕所管理, 有58个职位,700多个应聘者中有40多个应届和往届大学生应聘,对这种现象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大学生应聘“公共厕所管理”职位,该不该?对此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感性的角度来说,家长、社会花那么多年,培养一个大学生,却要去管理厕所,似乎让人在心理层面很难接受,这无疑是一种人才的浪费;而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工作的岗位,都应该是被人尊敬的,因为“劳动最光荣”!不劳而获才是最可耻的行为。所以大学生应聘公厕管理,我们更多的是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
第二,大学生应聘“公共厕所管理”职位,反应了什么?细细分析,应该有以下几点:一是就业难,每年几十万的待就业大军,对学生、学校、政府都是一种考验;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目空一切,而是更加的实际;三是双向选择已经深入人心,就连“公厕管理”这个职位也纳入社会招聘的范畴,并且吸引来40多位大学生,这为我们以后的公共管理提供了借鉴。
第三,对于这个现象反应出来的问题,我们可谓喜忧参半。对于好的一面,我们要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对于不好的一面,我们该怎么办呢?特别“就业难”的问题,该如何来解决呢?站在政府的角度上,我认为:一是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二是在政策上扶持就业,对于招聘企业在政策上予以优惠;三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四是从更深层次,立足长远来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更适应社会,毕业不是“失业”,而是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转型的步伐,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型,由加工型转向研发型,由出口型转为内消型,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这样我们才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