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密集研讨传递何信息
(2010-02-27 20:22:10)
标签:
政治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报告两会温总理教育 |
分类: 文章摘要 |
在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决策层对作为年度政府“施政纲领”的《政府工作报告》展开密集研讨,并广泛征求民意。(2月23日 人民网)
对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密集调研,这已是全国“两会”前的一道亮眼风景。而今年调研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堪称历年之最,引人关注。
1月22日至2月1日,温总理在中南海举行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及工人、农民、学生等基层群众代表意见;1月30日,温总理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村民苏洪喜家,首次在农户家中召开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1月31日,温总理到北京社区听取各界民众意见……。
显然,如此密集、广泛地征求民意,不仅仅是使政府工作报告更丰厚、鲜活和生动,其传递出的信息更令人期待和称道。
首先,这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政府工作报告不是赞美诗,也不是对未来“空中楼阁”式的描述,它既是对过去一年工作客观公正地总结,更是对新年工作的谋划,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这就需要最广泛地进行研讨,反复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做到总结成绩客观实在,直面问题一语破的,谋划工作鼓舞人心,秀色可餐且可及。密集研讨,做到不拔高、不遮掩、不夸夸其谈,这就是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谋划前景;就是结合国情为民谋福祉。
其次,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温总理说过,一个好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群众关心的报告,群众参与的报告,要使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管用。反复征求民意,最大程度地洞察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所急,从而在报告中写百姓喜欢看的文、讲百姓想讲的话、做百姓想做的事,这既践行了执政为民的宗旨,又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同时能切实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实现国富民强的源动力。
第三,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执政自信。过去的一年,是可圈可点的一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隆重举行了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活动等等,都让百姓倍感欣喜和鼓舞。而展望今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经济发展又将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这一切都让百姓充满希望和憧憬。而让百姓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展现了一种执政智慧和能力。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相信,有了这种密集调研,“两会”一定会开得更精彩、更圆满、更成功,一定会送给百姓更多的“开心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