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灭门案-背后的心理危机警示

标签:
案犯小恶魔情绪李磊北京教育 |
分类: 热点 |
历年来公开的“灭门案”,罪犯“灭门”的手段都及其残忍:凶手大都选择使用“冷凶器”为杀人工具,他们的犯罪心理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绝不留活口!这些“灭门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凶手们亡命徒式的低智商杀戮。在近年发生的这些“灭门案”中,大部分凶手都未经过较为“专业”的周密策划和布局,往往都是随机而动,在血溅门庭之后逃之夭夭,而不在乎身后留下了多少“线索”,北京灭门案亦是如此。
在描述心灵恶魔不由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仙剑奇侠”里面描述的,其剧中最大恶魔的形成源于人的邪念,而邪念通过吸收人的负面情绪如忧伤、怨恨等等得以滋长,而最大的负面能量就是愤怒。人之人之间互动中的负面情绪积压犹如几代世仇的积累,说不清楚摸不到却反面力量极大,不化解的话就危机重重。在一个家庭里面,良性的互动能量场如果停止流动,就像管道堵塞,疏通不良,最终不是分裂就是内耗,恶臭弥漫,苦不堪言。这就是所谓的家庭动力。家庭如此,组织如此,国家亦如此。
侧观另一起广州16岁少年家庭灭门案,从案后少年无一丝悔意的冷漠冷血态度,可见心灵恶魔的可怕性。至于为何要杀父母,他告诉记者,原因有两条:一条是因为父母常年呵斥他,“他们很烦,经常骂我,用很恶毒的词语”,常常让进入青春期的涛涛觉得很没有面子和自尊;而另一条理由是,“父母每天都会管束干涉我的行为,让我觉得被人束缚着,如果不杀死他们,我就无法向前发展”。事后重伤的父亲说“儿子下手没半点犹豫”,杀了母亲后,在砍伤了父亲的脖子后,见父亲拔腿要跑,涛涛还拽住父亲说了句‘你听我解释’,但另一只手上拿着的菜刀却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他还说:“后悔和孩子的交流实在太少,对孩子的了解实在太少,少得几乎可以说是零……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痛楚。”是的,太晚了。
这种内在的自我压抑最终的井喷口有时候并非仅仅是暴力这种方式,这源于这个内在自我的心理地位的不同,心理恶魔现身的方式就不同。心理地位(也可以理解为心理态度,就是你对人际中选择的应对心理态度)是描述孩子于最早期时对自己、他人、世界的信念或结论。根据三种心理地位的不同有以下几种比较不良的表现,有些是悲伤、恐怖、忧愁、罪恶感、逃避~~极端的时候就是自杀,有些是糊里糊涂过自己
3.我不好,你好:这是个以自己为破坏对象的心理地位。采用这种地位的人在面对别人时会感到无力、退缩。从临床的观点来看,就是忧郁,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也会导致自杀常以“如果— —就好了”或是“真真应该— —”来表达。
信念的形成是来自人对于拥有某种心理地位的“饥渴”或是生、心理的需要。一旦得到一个基本地位后,往后一生中的思想、感觉与态度都会受到其影响。我们会加强这个已选定的地位,用它来维持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逐渐的,再根据自己所选定的地位展出对生活计划的脚本,然后……人们便由公主或王子变成青蛙了。就像戴上了一副眼镜之后,便终生戴着,人们所看到的每件事都得透过这副特别选定的眼镜。
人不能用一样的自己,得到不一样的明天。別讓自己只浸泡在压力裡,回到現在:現在我可以做什麼?对人际中选择的应对态度上,请学会尊重别人的处事价值观。是的,不懂是需要学的!
PS:有心事请学会面对与解决,请别把心理问题看得很神秘,好像离自己很远,其实把他看做是一种生活基本技能,跟其他我们每天要学习的东西没什么两样。
叹:谁禁锢了你的灵魂? 心灵恶魔,谁能解除了你的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