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大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2009-10-24 17:09:22)
标签:

北京大公面试网

孙家军团队

教育

1988年从环城小学毕业。1995年考入清华大学,2001年获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及法学硕士。2001年7月考入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来源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网站]

涂序新老师简历

1977年8月生于浙江金华,1995年9月——2001年6月就读于清华大学,2000年6月获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6月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9月——2007年6月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6月中旬回国到浙大建筑工程学院工作。

http://www.chn51.com/attachments/month_0910/20091024_59d7d095fbd7b919c23172aZpm3M2VMH.jpg

 

帅气的涂序新 资料图片

http://www.chn51.com/attachments/month_0910/20091024_e42782b61c6f1c333812t0tzt9nZF7O5.jpg

 

涂序新生活照 来源互联网


锐评 海归博士涂序新跳楼自杀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涂序新,一位从美国西北大学毕业的博士满怀着“允诺”的高级职称和科研项目的希望于今年6月回到了祖国,来到了浙江大学,但三个月后的9月17日凌晨2时,涂博士从11层楼顶跳下。

在留下6页遗书里,他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此时刻,我认为当初的决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后的发展完全没有预计,感谢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国内学术圈的现实:残酷、无信、无情。虽然因我的自以为是而忽视。”。

这显然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悲剧,鄙人认为这位海归博士在许多方面欠考虑。

首先,他不应该自告奋勇联系国内的大学,尤其是国内著名大学。对于在国外学有成就的人来说,想回国就业获得满意的待遇和研究条件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行。回国前他应该做的是想方设法让国内高校如浙江大学“三顾茅庐”请他回来,而不是自己主动联系,因为国内高校主动邀请回来的话,在薪资待遇和科研方面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谈成20、30万的年薪比较正常。

如果自己主动联系回国就业或者说主动送上门的话,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其获得的薪资待遇和国内的博士毕业生应该差不多,所以涂博士在浙大只获得约4000元的月收入应该是这样造成的。当然,每年排队想进浙大的海归博士太多了,所以浙大这样对待海归博士也是在情理之中,美国著名大学毕业的博士又能怎样呢?

其次,回国之前他应该从各个方面了解国内的学术生态,再做出选择,或者回国之后应该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国外生活、学习和工作多年的中国人更容易产生爱国的情感,也因此会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回国后可以为国家作贡献,但是他们大多对非常复杂困难的国内高校人际关系和学术生态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回来工作后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国内科研经费的分配是由少数人(学术大碗,国内也称之为学霸)说了算的,自然没有美国那么公平和科学,所以想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就得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涂博士回国才三个月,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研究项目而跳楼自杀太不值得,其实在大学里没有科研经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有科研经费就作没有科研经费的研究呗,找些自娱自乐的研究做做不是也很好吗!

最后,海归博士们应该放弃优越的心态回到国内高校就业。目前,国内许多钱并不多的高校热衷于从美国等发达国家重金引进人才,动不动将几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投给这些引进的人才。

这里姑且不谈这些资金投给他们是否值得、将来是否会有与之相称的回报,海归博士们应该知道他们实际上占用了在国内高校想踏踏实实做些科学研究的本土教师“土鳖”们的研究资源,并不是国内“土鳖”们没有学术研究能力,如果国家和高校像支持“海归”们那样支持“土鳖”们,“土鳖”们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学术成就。因此,“海归”们回国后应该放弃优越的心态,这样以后失望会少些,心情也会好些。

至于这位博士是否应该马上获得浙江大学的副教授职称这里就不好说了。但是,涂序新这位海归博士跳楼自杀很可惜,也值得我们反思!

 

附:涂序新博士来浙大建筑工程学院的主要经历

2009年1月,涂博士通过电子邮件与学院岩土所联系,申请教师岗位;

3月24日,由学院提供往返国际机票和住宿条件,涂博士来学院面试;

4月21日,学院将《新进人员聘任通知书》发给涂博士,涂博士于次日通过电子邮件表示“本人愿意接受你们所提供的岗位和待遇”;

6月12日,涂博士与浙大签署聘用合同;

7月28日,涂博士租住由浙大提供的位于玉泉校区求是村的教师公寓。公寓建筑面积57平方米(内含独立厨房、卫生间以及电视、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磁炉、床铺、桌椅等家具和电器设施)。此后,他相继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留学归国人员座谈会、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备及会务工作,并担任了2009级本科新生班主任;

9月1日到8日期间,涂博士参加了学校在之江校区举行的新教师岗位集中培训;

9月8日,学校启动了下半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9月11日,涂博士在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中填写了申报副教授的相关信息;

9月17日,涂博士于凌晨2点因病不幸坠楼去世。

同学追忆:“他是我们中的牛人”

作者:睡梦罗汉

今天得到一个噩耗,我的同学涂序新自杀身亡。这是一个难以接受和想象的事实。因为土匪同学,在我心中是一个充满乐观,永远面带微笑的人。

土匪是他的初中时的外号,我曾经听他说,到了大学,他升级叫做屠夫了。一个身高和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帅哥摊上这么个名字还能沾沾自喜,應該知道他是一个乐观通达的人。随便说一下,我的绰号叫无赖,但是我却是小鸡肚肠耿耿于怀,谁这么叫我都会咬牙切齿一番的。

我和他小学同校,初中同班,高中同校,大学同城,受到的教育环境是大体上差不多的,但是我在他面前,永远自惭形秽,因为差距太大了,这种差距就像杭州到西伯利亚这么远。这也是毕业后10多年没有什么联系的原因。

他是一个严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他不会浪费他的天资,要知道他长了一颗硕大的脑袋。虽然没有联系,但是陆陆续续还是知道他的一些情况。比如,他在清华拿到了土木和法学的双学位,在美国西北大学读博士,做研究。我并不知道几个月前他已经回国,更不会想到几天前他会放开尘世。

他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但是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这点毫无疑问。如果说抛开他硕大的耳朵和手脚外,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毛笔字是自小一直到大学还是没有停止。还有就是球打得好。我说的球是台球。

在我们那个年代,那个没有丁俊晖和傅家俊的时代,打台球是街头混混才干的事情。我永远记得在海淀图书城附近,一干同学打台球被土匪涮的一塌糊涂的场景,他那谦虚的得色至今我还能回想起来。要说玩,他是一个会玩的人。简单的说,他是我们那批人中的牛人。要说吃,他也能吃,一次请客带我们去清华墙外的一个晒麦场,7块钱一斤的涮羊肉整整人人肚圆。

一个会玩会吃的牛人倘若又是年年清华年级第一,世界顶级的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博士,那算不算一个super牛呢!顺便说一句,这小子口才和笔头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倘若说一定要挑个毛病的话,如果他觉得他有道理,他是绝对不会低头的。还有就是,他爱脸红。

我和土匪单独接触很少。在北京念书,周末同学间串校是很普遍的。好歹清华我还有一个同学,土匪弄个破自行车带着我夜游了一番,讲解荷塘月色当年和现代的典故,比如为什么附近的路灯老是被砸坏的缘由等等,顺便“参观”了一次食堂,晚上住在他寝室一个周末回家的北京同学床上,参与了一次清华级的卧谈会。这算是我不多的一次和土匪单独交往。

土匪在我眼里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这样的人也许天堂很多,世间留存的却很少很少。他的自杀,让我相信,抑郁是一种病魔。真的,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能够承受压力的人,不是那种遇到挫折会自暴自弃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是,这又到底是为什么?

想到此,心中份外悲伤,顿时很无语。土匪,能做你的同学我很高兴,愿在天的那一边你能过的开开心心,顺顺畅畅!

愿生者节哀。

请给生命多点敬畏

近日闻浙江大学一海归讲师涂序新“跳楼”自杀,年仅32岁,倍感不适。涂博士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中毕业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9·11”之前顺利拿到签证,全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土木工程系,6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今年6月回国,9月17日凌晨2点,在留下了6页遗书后,他走上了他所居住的浙大综合楼顶楼。就在跳楼前6天,他还提交了申报副教授职称的相关材料。英年陨落,令人痛惜!

这些海归骄子,一路鲜花赞美之声,一路成功与欢笑之誉,着实令人艳羡。但是他们在接受着称赞荣誉之时,内在的心理压力和目标压力从未敢放松,如同磐石支撑于心际,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们的身躯,拷问着他们的承受能力。

当自己不能善意的调适心态,化解心中的郁闷,就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外在的阳刚未必心里没有问题,表面的硬朗恰恰存在心里的脆弱,需要扶正祛邪,增强内在能量,保证自身健康发展。

我们生活在世间,都是凡夫俗子,都需要安慰,都需要激情,也需要灿烂。因此过于拘泥于外在的丰富,忽略内心的柔弱,就会出现不协调。要关系和呵护自己的内心,在要强的同时,需要为自己的内心设置一个避风港,获得能量,获得休整,让自己能够翻越高山,也能趟过河流,技能入得厅堂,还能下得厨房。“能伸能屈方为大丈夫也”。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要放大困难、问题、厄运,给予客观评价,理性面对,别走“死胡洞”。可以与好朋友交流一下,吐出心中不快,减轻心中压力。就好像当年大禹治水一样,不要采取“堵”的方式,可以疏导其中郁闷,自然就是江河开阔,心胸豁然开朗。

生命诚可贵,多点呵护,多点敬畏。知道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还有父母的期望,家人的关切,朋友的希望。不要太累,但是要有所寄托;热爱生活,工作生活化,心情自然云翳顿开。作者:卜思荣

相关阅读:
海归博士的自杀,能否惊醒大学的"大师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