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焦“名牌山东”发展战略

(2009-03-28 19:18:51)
标签:

名牌

制造业

产业集群

服务业

山东

杂谈

分类: 文章摘要
有经济学家坦言:名牌最终将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生命力和代名词。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经济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山东,一个旨在用以强省的“名牌山东”发展战略正在快步行进中。 

山东半岛崛起 

一个消息让全国关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上半年都纷纷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是近十年来,长三角经济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迹象。与此相对应的是,上半年珠三角地区企业利润增速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而赶超者山东的数据却令人刮目相看:上半年,山东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10.02亿元,居全国第一。山东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三项指标也均列全国首位。 

有经济学家分析,从一个比较长期的趋势来看,重化工业、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这四个方面可能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支柱产业。在这几个方面,山东都有不同的优势。尤其是制造业,山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拉动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山东半岛具有相当优越的地缘特征。北接辽东半岛重工业基地,南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临京津唐地区,更为重要的是,东望韩国、日本,为山东承接日、韩以及世界产业转移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制造业基础好,已经形成机械、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汽车、船舶、家电、石化、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拥有海尔、海信、青啤、南山集团、三角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山东半岛制造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2003年,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山东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决定,指出现代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是山东半岛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山东省制造业初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成为区域性的生产制造和加工配套基地;再经过10年或更长时间,建成以自主科研开发创新体系和国际营销网络为依托的区域性制造业中心,打响“山东制造”的国际品牌,建成现代制造业强省。 

品牌效益凸显 

不久前,《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2005-2010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规划》提出到2010年,山东要打造山东名牌产品1000个,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50个,培育国际名品牌5个以上。除海尔、青啤外,重点培育张裕、海信、澳柯玛、中国重汽、浪潮、魏桥、潍柴动力等名牌产品冲刺国际品牌。 

综观《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的名牌发展思路清晰可见: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及医药、建材、轻工、机械、钢铁等为支柱的制造业名牌;加快服务业和农业名牌战略实施的步伐,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培育出50个颇具知名度的服务名牌和200个具有地方经济特点的名牌农产品。 

在《规划》中,首次明确了对名牌的保护,力争到2010年使山东获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数量位次名列全国前列,充分运用国际公约,严格贯彻执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和《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加大对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力度,不断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精品,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山东对名牌的重视由来已久,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1个,居全国第三位;国家免检产品112个,居全国第4位;中国驰名商标41个,一些响当当的“山东制造”叫响国内外。山东制造的名牌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以海尔、海信、青啤、张裕等为代表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正不断增强;同时,山东省还有544家企业生产的642个产品,获得了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家用电冰箱、机制纸及纸板、食用植物油、啤酒、葡萄酒、布、纯碱、化肥、轮胎、水泥等几十种产品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山东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30%以上,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个百分点,名牌经济效益已经显现。 

与名牌发展同步,山东重点加强了质量、标准等基础建设,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在全省200个重点企业集团中,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就占了144家,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骨干。

在半岛制造业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如济南软件产业集群、青岛家电产业集群、淄博医药产业集群、烟台汽车制造业集群、威海轮胎制造业集群等其他制造业集群。这些制造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其中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共同发展,产生出更多的名牌。“名牌经济”效应正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名牌重在培育 

面对名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山东的名牌强省之路该如何走?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丛大鸣表示,未来几年内,山东省名牌培育目标除锁定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外,还将服务业和农业列入重点范围。 

在《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确定了8项措施确保名牌战略的实施。其中,科技创新是主要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名牌战略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争取在各个优势产业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跨越。 

《规划》指出,重点进行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名牌产品的培育;围绕名牌产品,改造提升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传统行业,突出抓好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七个产业链的名牌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制造业名牌,促进制造业强省的建设。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如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章丘大葱、胶东海产品等,但却缺乏叫得响的品牌,这是山东农产品大而不强的要因所在。山东省要想真正实现名牌强省的战略目标,仅有工业名牌产品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打造名牌农产品,实现山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在农业名牌的培育上,山东省锁定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发展目标: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为主,大力实施名牌高产农作物新品种产业化开发;以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名特优新品种为重点,创建特色基地;强化苹果、桃、梨、核桃、板栗等鲜果的生产管理,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水产良种的繁育推广,发展生态型、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逐步形成烟台、威海扇贝、海带及珍稀海产品。 

同时,一批名牌服务类企业也在规划培育中。目前,山东省已构建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标准、物流标准、社区标准等一系列与服务有关的标准,以此作为打造山东服务业名牌的基础下一步,信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体育等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健康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与住房、汽车、文化、娱乐等新消费热点有关的服务业,将成为山东省培育服务名牌的重点及带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骨干。目前,山东省已出台了《山东省服务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这也意味着首批山东省服务业名牌将在明年产生。 

名牌的生命力 

当品牌越来越受青睐,而品牌企业又不断出事的情况下,一个问题随之出现:到底该如何保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使之成为“百年老店”? 

有经济学家认为,品牌理论在成熟的同质化的企业中,成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也绝非全部元素,一个成熟的品牌才是最主要的。品牌不可能脱离正常的发展规律,一个品牌要经历长时间的管理的磨难、市场的打拼和经济的风波等等,能够存活发展下来的才是真正的“名牌”。 

作为经济中的重要部分,品牌成长需要一个用于保证经济良性发展的科学之道。如果一味地追求品牌的高速发展与不实际的品牌效应,品牌只能是昙花一现,不会成为真正的名牌。品牌培育是对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国外的一些世界名牌企业,其知名也不是短时间内成就的,很多企业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经历了各种的磨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市场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国内的企业大部分都还在青少年时期,长的也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中国名牌企业任重而道远。所以要成为真正的名牌,就要老老实实地从产品做起,靠产品来赢得信誉和品牌,而不是造牌。 

配合《规划》的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将从加强质量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名牌的“含金量”等多方入手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力保品牌的生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资源.环保
后一篇:品牌呼唤集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