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时代的“受害者”
(2014-05-30 12:02:35)
标签:
数据三星gt-i9300存储器受害者时尚 |
分类: 杂谈 |
我最近本来想写一篇“时尚受害者”的文章,没想到自己先成了“数据受害者”,而且如此悲壮。
昨天对我是黑暗的星期四。关于有多黑暗,这实在是站在什么视角的问题。购买一年半的这款三星GT-I9300手机(当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省心的手机,一会电冲不进,一会出现主板问题,修理若干次,在伦敦期间还坏了电池被迫重新买了电池和USB数据线),这次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在周三晚上无法开机也无法充电。于是经过一夜煎熬(就这种状况来看以我这种“技术白痴”大概也知道问题大了,最害怕的是保存里面的资料丢失),第二天早上送到维修点。
居然就被告知手机自带的存储器坏了,无法修复。从欧洲回来两礼拜不到,很多内容还没来得及备份,这里面有在欧洲期间行业调研、时尚活动、访学考察、零售市场调研的许多重要资料、人物访谈照片以及从巴黎、米兰、日内瓦到伦敦一路走来的大量照片。而这个结果是所有结果中最坏的一种,我宁愿手机坏掉,数据可取。问三星维修,被告知目前存储器的数据无法恢复,至少在国内技术上是如此。据说数据恢复研发的成本远高于手机本身(作为一个技术盲,我只能以如此的理解来表达)。
人的一生会遭遇各种糟糕的境况,亲情或生命中至爱的丧失是痛,而在这个数据时代,重要数据的不期而至的毁灭或丢失竟也成为了无法言说的“痛”。想到那些再也无法恢复的珍贵资料以及生命中一去不复返的经历记录,一时间连想死的心都有了。而换过存储器的手机已经是毫无意义的“空机”一个。
我想说:
面对一个匆促应付市场匆忙推出的不成熟产品,明知产品有设计缺陷,厂商是否应该召回呢?(昨天朋友圈里也有朋友告知与我碰到同样情况,可见不是个别现象。据说在欧洲市场有召回?)作为普通消费者,因为这种技术缺陷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又该有谁来承担?
我们有可能太依赖手机了,我的不同网购、邮箱的登录密码、大量的照片,包括工作备忘都记录在手机里。而从社交媒体到网购到邮箱,都习惯于手机登录了。甚至在手机坏的前一刻,我刚通过点评订了餐,而所有的数据包括短信一瞬间都没有了。突然之间,信息归零,而人也仿佛被”清空“了。
越来越多的资料、照片,周围的朋友劝我用”云端“存储。我依然是个资深“技术白痴”,对“云”就是“云里雾里”。我至今所有的资料都保存在自己的两台电脑里。可是现在我会想:有一天硬盘坏了呢?我猜每个人都是“大数据”里逃不脱的一分子了。我也记得近来数据泄密事件时的惶恐,譬如携程之后朋友们纷纷换信用卡。可是,我们一定还是逃不脱的,因为是这个时代里的一分子。那么,仅仅依靠一个企业的信用与良知?
不管怎样,在我的手机被清空到只留下“打电话”这一功能时,我突然觉得,我已然对“智能手机”了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