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2009-11-02 22:00:00)
标签:

旅游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万安古城

  万安古城(《八闽通志》又称“万安千户所城”)和祝圣宝塔位于龙高半岛最南端的东瀚镇万安村突出部。“石城波撼十万遭,玉柱风折六百年”,这是经历兵灾劫难和风雨剥蚀的万安古城和祝圣宝塔的真实写照。《八闽通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即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创筑。”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
  明洪武二十年,万安古城由江夏侯周德兴调集福、兴、漳、泉四府匠役,费时10年修成。城墙全部用花岗岩方石构筑,其周长1773米,高5.3米,上有女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4个,其东、西、南3门城楼雄视海面,易守难攻。叶向高曾论曰:“……镇东坚而实,万安小而险,故难破也……”万安古城因地势状如葫芦,故旧称“葫芦城”。万安古城设旗军多达千余名,其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清涂之尧在《故乡风物记》中说:“……万安城既以海为地,以山为郭,故刘香、郑芝龙盛时,连樯数万,兵甲曜日,屡攻万安不能一克……”
  据记载,原万安古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板街道逶迤南北。万安古城繁荣之时住户逾千。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9月,城内居民全被内迁,名为“迁海”,万安古城一度成为空城。万安古城内原建有祝圣庙、关圣殿、天后宫、文昌祠、观音阁、海潮庵登,现已不存。叶向高曾登塔观日出,不禁发出思古之幽情,并赋有《登万安城观海》一诗曰:“夙怀观海意,今喜得清游。万壑天边尽,孤城水上浮。龙宫传夜柝,雉堞起神楼。锁钥看兹地,狼烟幸已收。”
  万安古城现存残墙是福清尚存最完整的古城墙遗址。1981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万安古城之祝圣宝塔
            万安古城的祝圣宝塔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所官刘侠等募捐而建,塔七层八面,阁楼式花岗石结构,高二十多米,基座为莲花,狮子浮雕,两尊塔神雄视海面,披坚执锐,好不威风。塔身内侧有花岗石罗汉浮雕,造型各异,神韵迭出,塔内有石阶拾级而上,沿型台阶可拾级至顶,从二层始,每层都镶有罗汉浮雕一尊。四、五层栏杆上有缺口两处,西北面塔身弹痕累累,是三十年代末侵华日舰炮轰所遗,塔东南岸边有碑亭,内碑高 2,碑文为阴刻篆文,依稀可辨明刘候建塔碑记碑文已斑驳陆离,难以辨清。古塔1981年被福清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宝物单位。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福清万安村发现明代烽火台为福建省最大规模

    五百多年过去了,而这座烽火台依然像一个手持长矛、披挂甲胄的卫士,威严矗立在山顶,守护着身后的古城……这就是福清市文体局文物普查时,在东瀚镇万安村发现的一座明代烽火台。
    宅山顶上的这座烽火台为覆斗形结构,用块石垒筑而成,顶部呈长方形造型,烽火台的烟墩高为5米,底座各边长约12米,顶部开口各边长约8米。顶部用于点火的灶坑长2.3米,宽0.65米,深0.5米。烽火台的烟墩只有东西侧石块塌陷一小部分,其他主体包括旁边的灶坑都保存完好,就连依附烟墩旁的营房和草料房还留有部分墙体。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探游海西之美----福清-万安古城-祝圣宝塔-烽火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