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那些事儿》

(2012-03-28 13:56:21)
标签:

儿童

李跃儿

上幼儿园

杂谈

分类: 李跃儿芭学园
  我的新书:《幼儿园那些事儿》,在当当网和卓越网开始发售。
 
    写完这本书,心里特别忐忑,这是广西出版社命的题,编辑张俊女士恳切地告诉我,家长们很需要这方面的信息和帮助,而我又办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即了解家长,又了解幼儿园,写这本书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我被她说服了,于是就硬着头皮接下来,为了能使家长朋友们容易理解,我试着写成了类似于小说体的形式,这样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表达难以表达的问题,书中无论小幼儿园还是大幼儿园都是芭学园的影子,那些经验和故事都来自芭学园自身,不是其他幼儿园的信息,如果书中所描述的人物故事与其他幼儿园类似,纯属偶然。由于时间仓促,尽管我尽了力,但书写得还是不尽人意。尽管如此,还是在我的助手乔永红老师鼎力协助下,在广西出版社编辑张俊女士的多次鼓励下,我才有勇气把这本近乎四不像的书拿出去面见大家,在此感谢乔永红老师和张俊老师,感谢广西出版社。
 
   内容介绍:

    入园难,近几年成为新手父母为之焦虑的事情。父母也越来越看重孩子在幼儿的早期教育及与小朋友如何相处等问题。因此,该书是每个适龄孩子父母都感兴趣的内容。

    孩子上幼儿园是个转折期,离开父母的怀抱,投入一个新的环境,新手父母的担心、牵挂甚至无奈都是一样的。父母很想知道宝贝在幼儿园怎样?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还不擅于表达,会不会和老师及小朋友相处?宝宝在幼儿园里的那些事儿,也是每个新手父母都好奇的。本书通过一个主人公妈妈的讲述和经历,将父母关心的宝宝在幼儿园的问题以故事的方式讲述,每个章节后附作者作为资深幼儿园园长写个父母的贴心话。作者希望本书能破解幼儿园被妖魔化的事件,让父母清晰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问题,并让自己的心态随之变得平和理性。
 
  内容节选:

    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家庭,经历着孩子上幼儿园的喜怒哀乐,每个家庭都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在孩子的一生中不能说是最大的问题,但绝对不是个小问题,如何让孩子在人生之初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建构,持久的关注力,良好的社会性能力,将来能成长为一个理想的成人,建立起自立、自信、自尊,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大约有十几分钟,她突然听到一声孩子的大哭,这声哭似乎不是刚开始的,是哭了很久之后中间的一个间歇。这是温娜带孩子两年中听到的最悲惨的孩子的哭声,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是自己的孩子在哭。她无助地靠着墙,任眼泪流了一脸。
 
    她很想看看女儿在里面是什么样子,老师是不是在抱着她。她想像着女儿被扔在地上,无助地哭,无数条腿从她身边路过,没有一个人能停下来看看她。女儿的哭声是那么凄惨,老师肯定没有把女儿抱在怀里安抚,不然女儿怎么会哭得这么伤心。想到这里,温娜突然感觉自己火往上冒,真想冲进去一把抱起女儿离开这里。
 
    孩子入园哭是正常的,只要妈妈信任幼儿园,并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就能和孩子安全地度过这个时期。孩子一哭家长就猜测幼儿园不好,并且像温娜这样去想像孩子在幼儿园里可能受到的不好待遇,也会造成孩子在入园期哭得时间更长更厉害,所以,只要家长了解到入园期的哭是正常的,那就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时期,我们认可孩子的哭,就不会因为孩子的哭而胡乱猜测了,如像书中描写的主人公温娜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利了。
 
    第三节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
    小杨老师走了以后,温娜突然想起,她可以到有大沙坑的大幼儿园去咨询一下,假装自己的孩子要入园,了解他们是如何照顾新入园的孩子的。自己的女儿不在那所幼儿园,如果自己能去看一看在那所幼儿园里的孩子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孩子是否快乐,自己就更能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如果这所小幼儿园跟那所是一样的,就可以再呆一段时间,如果不一样,孩子去上那所大幼儿园也不迟。
    她很为自己的想法兴奋,马上收拾一下,骑车上大沙坑的幼儿园去了。
 
    这所幼儿园有专门负责对外咨询的部门,老师热情接待了温娜。幼儿园有专门供来访人员谈话的场所,布置得很温馨。坐下来后,温娜问负责咨询的老师:“我不知道你们这所幼儿园是怎样照顾刚入园的新宝宝的,我朋友的孩子在一所小幼儿园……”
 
    温娜将女儿在那所小幼儿园经历的事情一一叙述了一遍,看看这所大幼儿园是怎样回答的,她觉得有比较才有鉴别。
 
    温娜问:“宝宝第一天入园时没哭,为什么上了一天哭得反而凶了?”
 
    老师说:“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宝宝在家里一直跟家人在一起,家庭环境和家里的人成为宝宝生活的所有内容,我们从儿童心理学上讲,就是宝宝已经同化了家庭。自己家的环境成了他的自然环境。虽然家里人也经常带宝宝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但那时有家人跟孩子在一起,家人成为宝宝的心理支持,也叫安全参照点。就是宝宝只要知道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陌生环境,孩子的感觉都是安全的。但宝宝上了幼儿园就离开了这种安全环境,他被放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中间,从来没有这么多陌生的大人和孩子长时间跟他在一起,包括吃饭睡觉,家人也没有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过宝宝。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被家人抛弃了,所以就会特别恐惧,特别忧伤。”
 
    温娜觉得这个老师解释地很有说服力,她接着又问:“那为什么他第二天会哭得比第一天厉害?”
 
    老师说:“因为第一天他没有经验,以为还像以前一样家人会跟他在一起,妈妈是暂时离开。但有了第一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之后,他发现跟以前的任何情况都不同,而且老师对他的照顾方式也和家人不一样,小朋友也没有一个是认识的,宝宝就有了第一天在幼儿园的不愉快经验,于是第二天就会坚决拒绝去幼儿园。”
   
    温娜说:“朋友家宝宝上的幼儿园跟你们的幼儿园理念也很接近,应该也是会使孩子们快乐的一个幼儿园,为什么宝宝上了一天幼儿园会留下痛苦的经验呢?”
 
  这位老师回答说:“不要说宝宝,就是成人,从一种已经熟悉的生活进入另外一种不熟悉的生活时,内心都会惶恐不安。在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的时候,人们普遍比较注意那些不好的,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的感受。所以,初期的体验一定是不愉快的多,愉快的少。等宝宝开始适应幼儿园了,就会逐渐地去感觉那些令他愉快的事情,慢慢地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少,愉快的就会多,那个时候,宝宝就适应幼儿园了。”
 
  第四节  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总生病
 
  温娜心情放松地过了几天,直到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让她到幼儿园来把小西接回去,说小西好像不舒服,有点发烧。
 
  这个小幼儿园是没有校医的,所以孩子稍不舒服,老师就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来。温娜赶紧到幼儿园把孩子接出来,摸摸脑门也并不是很烫,但看上去一点精神也没有,她赶紧把女儿带回家。
 
  回到家里,女儿的脸已经烧得通红,看着女儿焉焉的样子,温娜很心疼。她赶快找到体温计给女儿量体温,三十九度五,她决定送孩子到医院去。到了医院,又是采血,又是化验,医生诊断为病毒性感冒,但是最近并没有流行病毒性感冒,孩子怎么会感染了病毒呢?
 
  医生给孩子开了一点退烧的肛门栓之类的药,问要不要打点滴。她不想把那么多的药弄进女儿的身体里,就带女儿先回家,用家里的冰袋给女儿进行物理降温。
 
  这一夜,女儿烧得迷迷糊糊,小鼻子呼煽着。温娜和老公几乎一夜没睡,温娜觉得这一夜太漫长了。
 
  第二天一早,女儿烧还没有退,温娜没有办法就赶紧带着孩子到离家最近的一家医院去打点滴。但是一瓶药快滴完了,女儿仍然高烧不退,温娜急得哭起来,决定跟老公带着女儿一起到儿童医院去看看。
 
  到了儿童医院,他们挂了专家门诊。医生说孩子可能是最近身体不好,抵抗力下降,所以略微有病毒就会被感染,需要再打几天点滴。既然两边的医生说的都一样,温娜就回到家门口的医院,继续输液。
 
  三天后小西才渐渐好转。看着女儿蜡黄的脸,温娜心疼极了,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在家里跟妈妈一起过一种平静的生活,非要经历这种分离的痛苦?她觉得自己没有信心等到孩子真的适应幼儿园,能在幼儿园大口吃饭,每天阳光灿烂的那一天,不知道那些大孩子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小西生病的几天里,每天老师都会打电话来问孩子的情况,并且告诉她孩子有病时不要娇惯,等孩子病好了一定要继续送幼儿园,以免孩子还要重新适应。温娜觉得老师说得也有道理,自己可能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哪个孩子不生病呢?于是等小西身体好一点不发烧了,她就送小西去上幼儿园。但是小西却哭着不去,她做了很多工作才好不容易把女儿抱到车上。到了幼儿园门口,女儿又像刚去幼儿园那天一样大哭,但温娜想起老师的话,不想让她重新再去适应幼儿园,她还是坚持让老师带女儿进去了。
 
  过了几天,温娜发现小西晚上回来不断地咳嗽、流鼻涕。她想孩子也许就是受点凉,应该没什么大事,第二天给孩子带了点止咳药,还是把孩子送去了。到了中午,老师给温娜打来电话,说孩子又发起了高烧,让她赶快来接。半个月的时间病了两次,温娜心里不是滋味,但她还是心存侥幸,想让孩子用身体的抵抗力来控制病毒。最终,小西的这次发烧演变成肺炎,在医院里住了两周。
 
  温娜觉得对不起老公,对不起孩子,这都是由于自己一意孤行,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老公看着她瘦下去的脸,安慰她说:“谁都没养过孩子,我们不也是才学吗,谁让孩子遇到我们俩,都没有经验,连小孩子都没抱过,如果咱养个老二,你就成为高手了。”
 
  女儿一连两次生病,让温娜觉得,先要保证孩子的身体没有问题,才能谈到教育的问题。所以对于老师的坚持送的说法,每次都是嘴里答应,心里却想着一定要让孩子在家里养好了,再去幼儿园,如果实在不行就不送了,等长大一点再说。平静下来,温娜也有点想不通,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两岁多就送幼儿园,好好地长到了六岁毕业,自己的
 
  孩子已经三岁多了,难道真的就不能适应幼儿园吗?
 
  家长用心陪伴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知道怎样帮助孩子,为孩子去做老师的工作,给孩子该有的自由,让孩子做生命中唯一的自己。不要逼迫孩子成为完人。将孩子的强项拉长,孩子才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也就是说,家长放松的心,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梯。因为只有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找到帮助孩子的正确方向。作为家长需要记住的是:孩子是需要你帮助的,不要因为你对他的期待不是你预料到的而认为他不够好,不要让你的孩子因为自己正常的成长状态不使你满意而感到耻辱。要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自由,因为他们是在实验错误中成长的。孩子适应小学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孩子心理营养,而不是焦虑和紧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