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本质上的东西很简单
所有的手法都是来自于对赚钱手法的模仿
短线赚钱有三个模式
1.做主升龙头
2.做补涨
3.做切换
切换就是冰点模式
赚钱的核心还是在短线,
比如有段时期为什么创业板不行,
因为创业板核心的适合投机的股票都有资金潜伏了,
所以只有拉就会被砸,创业板就走不出来,
这并不是监管的问题,是筹码结构因为长期炒作已经坏掉。
所以市场资金才会回到主板去,所以说一直做趋势股是不可能的,投机永远存在。
18年下半年特别难做,特别难做,所有资金都去抱团趋势,银行都能抱团。
19年包括20年上半年是投机的一个很好的一年。
趋势股一定会切换到投机是不用担心的,
很多资金从很小都做到很大,上亿都是很多的,
所以趋势股的这种逻辑是不用担心的,
包括最近比亚迪的疯涨,其实他也是机构的一个相互的模仿,
就是因为比亚迪的赚钱效应,给机构疯狂的去模仿,
抱团美的,海康威视,他们抱团各种各样的股票,也是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去模仿。
回到我们短线投机,你像20年生物医药这一波,他后面所有的创业板股票都是对品牌的模仿,全模仿全模仿,
20年创业板低吸不亏钱,创业板18罗汉做了C孟坦赚了60多个点,
后面没什么人做创业板涨停,
后来就来了一个环保股,科融环境,
哪个时候还没几个做创业板涨停,后面最赚钱的是银邦股份,
就是在市场比较有地位的,
后来逐步逐步做了乾照光电,所有的模式都是模仿前面的,我们再往前推往前推。
以前有个大妖股东方通信,是19年的核心,所有的票都是模仿东方通信去做的,
简单的可以说是东方通信大周期,包括后面什么中信建投、紫金银行都是模仿东方通信、中信建投去做的;
再往前推,贵州燃气后面所有次新宏川智慧都是模仿,
所有近端次新,只要走出三个板,所有人都会说是下一个中科信息,这也是模仿,
短线盈利的模式就是对之前很大的赚钱效应的模仿。
所有的手法都是来自于对赚钱手法的模仿。
当创业板出现亏钱效应,资金开始往主板里去切,
有的人说我在创业板里赚钱,就只在创业板里做,这种逻辑这种思维一定是错的。
哪里赚钱去哪赚,哪里亏钱就不去哪里。
因为之前市场都是10cm,
资金无非是在次新或超跌或者模式里做,但现在市场不一样了,
10cm20cm和不限制涨跌幅的新股,市场会在这些方向去轮动。
创业板出现亏钱效应时,
当金徽酒出现连续性反包,当江铃汽车也开始反包的时候,
这时候主板有赚钱效应,创业板没有赚钱效应,创业板有亏钱效应,
这时候就应该切,
现在这个切的逻辑跟以前不一样,以前纯粹是高低切,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不同玩法的市场的切换。
比如市场往9号公司这种里面去切,因为超量的IPO导致很多高估值的股票,
质量高的企业,他的开盘价都特别低,
然后9号公司,中金公司还有哪个最后面金龙鱼、泰坦科技、......
需要思考的问题是,
机构之前怎么不买,
游资为什么之前不买?
他就是模仿!
模仿9号公司,模仿中金公司,模仿这种走势,
所以三种模式,追龙头、做补涨、
做切换都是围绕模仿逻辑去做,一旦大周期龙头来了,你就干龙头。
比如创业板三板横盘的模式,开始出现亏钱效应,玩不下去,
只有切换,资金要去找赚钱的方向,他只能往主板走。
有赚钱效应的时候,所有人会跟风而上。
等出现亏钱效应,
哪个人反应最慢,哪个人对这种切换反应的最慢,最后才来,这肯定是接盘的人。
要想赚钱,你要先于市场去判断,去努力,去找哪些切换的点,
尤其是出现部分亏钱效应的之后,你一定要往其他方向去找。
以前很简单,高位亏钱你往低位切,拼命的切,
只要试错,冰点、冰冰点没办法,冰点你也得试错,打个首板亏5个点很正常的,
冰冰点你只要试对了,三个一字板也很正常,
这个真的不是很难的东西,
就是模仿,纯粹对赚钱效应的模仿。
一个东方通信的大周期可以炒一年,之前是炒次新的,
18年炒低价斯太尔,后面就一直在炒低价股,低价股的溢价特别高;
后来20cm的省广集团,甚至王府井也是模仿省广来做的,
大资金在省广集团里赚到钱了,他们就疯狂怼哪些大票,凯撒旅游、这些都是,
尤其是大的赚钱效应后,后面的补涨,他以疯狂的一字板方式去补涨,凯撒旅游还有凯撒文化都是这样的方式去做。
其实你
梳理行情
就是梳理大周期是什么周期,
他的模式是什么模式?
然后去做他的补涨,或者直接去切换大周期的龙头,
就是这样去做,我就是这样去梳理的。
三个模式结合大小周期去做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