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招胜无招(二)
(2022-04-16 08:19:34)
招式:
1.2012年底到2013年:由主板上涨,创业板X跌,转向创业板的单边上行。
2.2014年底到2015年:风格由大象起舞,转向小盘疯狂。
3.2015年至2016、2017年:从成长为主转向白马蓝筹。
4.2019年至2020、2021年:由白马蓝筹转向科技成长。
5.2022年:由大盘科技成长转向小盘垃圾题材。
上影(多头反击的开始)比下影更值得关注(下影都会再去),
领跌板块(不跌转强的开始)的态度比领涨板块(随时会变)的态度更值得关注。
b.上升趋势中所有未能封板成功的都叫上影。
c.缩量板一样会被砸。
14年券商放量,19年9月中兴通讯放量超100亿。
看好基建,水泥赚钱,但交建、建筑就不怎么赚。
新能源汽车,上游的电池最赚钱,中游也赚,下游的整车企业不一定赚。
股市也常常与大宗商品能源市场一起涨,类似与共振效应。
b.前一天整个板块上涨,第二天外盘大跌,低开套住昨日主力,是买点。
记住:买在分歧,卖在一致。
也就是大票先涨,小指数小票收尾;
顶部几要素:利好兑现-快速拉升个别新高。
比如茅台-成交量放大-融资盘上升-北向流出-融资不停的加北向不停的减。
同时赚钱效应出现,昂奋情绪段出现,然后情绪资金被杀。
以继续放量的板块为进攻方向,缩量的板块先放一边。
银行、地产、保险、水泥、玻璃、资源、有色、钢铁、化工、工程机械、基建、
家电、汽车、航运、电力、能源、新能源...都是周期板块。
2020年7月,险资入市比例扩大到45%。
1.2010年以来,共有三次非常明显的风格切换。
2.周期股和科技股往往是天敌。周期强势时科技会弱,科技强势时周期弱。
3.当消息面不能预知时,大资金不愿参与。
4.Z策导向、公司业绩、行业发展。
5.X跌趋势:利空(不跌)比利好(短暂)更值得关注,
6.堆量+均量
7.X市:利好睡觉,利空准备战斗!
8.买指数就是买国运。
9.指数上涨融资融券余额减少,或增长慢,往往意味着市场心态谨慎,不敢追高;市场浮筹抛压小,场外资金仓位低,偏多。当指数下跌融资余额上升,偏空。
10.X跌末期,D盘早盘10:00的低点不如中午的低点保险,因为不能持续的反弹3个半小时。
11.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指标那就是ROE。
12.换手率在交易过程中作为市场人气的指标和极值远远比市盈率更有用。
13.CPI:3%--5% 属于温和通胀 有利市场
CPI:>5%
属于恶性通胀, 不利市场,货币政策会收紧,进入加息周期。通胀无N市是指恶性通胀。
14.一段上涨的末期,分时上下跌尾盘半小时拉回,要小心第二天大阴。
15.高送要求:1年内有配合减持出利好的动机,公积金大于5,未分配利润大于3,17年无高送,业绩增长!主板10送转5以下、中小板10送转8以下、创业板10送转10以下送转股行为不属于高送转!
16.前一天下跌,晚上外盘暴跌,如果开盘低开很多,可能是买点。低开越多越好。
17.乔帮主:a.开盘价 正常预期-超预期-强转强
应该有不同的应对。
18.混沌:无量上涨又轻又快,放量X跌容易反弹。
19.利好板块,很容易一步到位,我们要反其道而行,去看利空板块。
20.遇贸易战利好,如果大盘暴涨,情绪沸腾,踏空资金进来,就会买贸易战做空板块(稀土、黄金、农业、军工)下跌的票;如果大盘下跌,做空板块恰好显身手。
21.长阳后两天是安全的。
22.19年2月判断行情朝纵深发展的依据是京东方快速放量达到100亿以上,
23.5G做天线、线缆之类的赚钱,真正建好后卖5G套餐的营运商不一定赚。
24.估值不是看市盈率,而是看历史上市盈率的比较。
25.连续阳线后的第一根阴线不能看空,就像连续阴线后的第一根阳线不能看多一样。
26.08年金融危机,10月出QR,铜价当月大阴线,消化两月后,才企稳向上,出现一轮暴涨。
27.如果原油或铜等大宗商品,只要有一个开始上涨,就会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一起上涨。
28.a.前一天逆市上涨,第二天因为外盘下跌,而低开主力被套,开盘就是买点,而且第二天的涨幅更大。
29.涨停板进攻中,缩量创新高,分歧转一致,一致性预期很高后就容易出现大的分歧。
30.低位机构先买,权重见底,然后才是游资散户上;
31.板块:先见底的先见顶,后见底的后见顶。
32.2007、2010、2015顶部的时候总是狂发基金,2008、2014底部时从没发大规模基金。J金的发行规模也是判D的一个标志。
33.民生热议的题材,地摊经济、垃圾分类,基本都是A字,因为突发题材,机构也没仓位,龙头开板热度就过去了。
34.龙头的第一次调整,不需要放量,会很快就上去。第二次调整,就需要情绪的宣泄,表现为放量大阴,才能抄底。
35.牛市的疯狂,就是核心龙头的疯狂。
36.牛市买在分歧,开盘弱的反而涨得好。
37.上涨一段时间后,在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0的板块选择上,
38.越涨越缩量,说明没人敢追,那可能还没结束,等爆量等情绪释放才见顶。
39.随经济周期的盛衰而涨跌的:
40.2010年7月,险资入市比例扩大到20%,行情延续至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