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日历已翻至五月上旬,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这一段时间对于已拼搏了十多年的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这时,如果老师的策略出现失误,很可能就会使学生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因此,考前策略不可不慎。
“事易时移,变法宜矣”。临近高考,很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往日的新的特点,因此,老师的教育、教学、管理都应及时调整,而笔者认为调整的总的原则应该是放松而不放任。
原来老师总讲树雄心立壮志,考大学才是人生捷径;现在就该说,只要你勇于进取,人生处处是机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真的高考失败,也不代表人生从此黯淡无光。原来老师总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则应讲“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原来很多毕业班都在黑板一角辟出倒计时牌,以让学生如芒在背不敢偷懒;现在就请擦去你的计时牌,还学生一种轻松的气氛。原来老师多是鞭策一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学生,让他们努力拼博;现在就该引导那些学得昏天黑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学生也时不时地玩上一把。原来老师上课务求精细、透彻、面面俱到、有条不紊,有时几节课还讲不完一套题;现在则应该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一节课最少讲完一套题。原来发练习,不管本地外地,东西南北,就如雪花纷纷飘落铺天盖地,一心追求多而全;现在发练习,则应慎而又慎,精心挑选,力求做到少而精。原来很多老师上课往往是拖堂、占堂,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上,有时出现几科老师抢一节自习的情况;现在则应当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此之外,还应当更加关心学生生活,包括他们的休息、吃饭,做好他们的生活顾问;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当好他们的心理医生。总而言之,是给学生“减压”,让学生放松,使他们在近阶段调整好自己,以保证考场上能保持饱满的精神、旺盛的精力。
但是,放松千万不能理解为完全放开、放任、甚至放纵。有些老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前给学生停课,甚至放假。认为这样在高考时才会发挥得更好,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一)离高考越近,学习越有成效,特别是一些记忆性的东西,这时学几天,就相当于平时学一月。如果停止学习,实在可惜,而且更可能造成学习的遗忘与倒退。(二)几天不做题就会手生,这时如果不继续练习一些难度适中的题,在考场上做题时其速度和准确度就会大打折扣。(三)如果考前突然中断学习,还会破坏长期以来形成的生物钟,造成学生生理与心理的紊乱,这当然更不利于高考。(四)还有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经过长期紧张繁忙的学习,一旦放任自流,便一发而不可收,很可能进入影视厅、游戏厅、网吧等不该去的娱乐场所,结果会把自己搞得比学习更加疲劳。
高考是学生人生之旅的一个重要关口,它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前途与命运。对此,老师的策略就应是放松而不放任,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带着一颗平静的心自自然然、轻轻松松地进入考场,这样学生就必然会在考场上排除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此文已发1999年5月《驻马店日报》2014.5.7《新农村商报》“百姓视点”栏目头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