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子胸襟谁识我——记鉴湖女侠秋瑾
初识秋瑾,是在鲁迅的小说《药》里,《药》中革命者夏瑜的人物原型就是秋瑾。其实这一点只要看看名字就可以知道了,夏和秋紧紧相连,瑜和瑾同义,都是玉的意思,所以夏瑜即是秋瑾。还有人说,夏瑜就是夏逾,夏天过去,秋瑾就是秋近,秋天近临,所以夏瑜即是秋瑾。不仅如此,当鲁迅在《药》中写到夏瑜的牺牲时,这样写道:“太阳也出来了......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这“古□亭口”其实就是古轩亭口,那正是秋瑾英勇就义的地方,秋瑾的被杀对她的同乡也是粉丝鲁迅刺激太大了,所以这一地点让他铭心刻骨、永志不忘。除此之外,他还在他的多篇文章中提到秋瑾之死,鲁迅作品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辛亥革命时期的的女英雄剪影。
再识秋瑾是在史料中,据记载,秋瑾(1877-1907),女,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改名竞雄,又称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发起共爱会,创办《白话报》,号召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提倡男女平权。1905年回国,参加光复会。同年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1906年因抗议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而回国。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1907年主持绍兴大通学堂,任督办,联络浙省革命志士和会党成员,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策划皖浙同时起义。7月徐在安庆举义失败,清政府探查到皖浙联系,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遂于14日被捕。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就义。工诗词,有《秋瑾集》。
真正理解秋瑾是读过她的诗文后。还是自己默默无闻但又野心勃勃的高中时代,背诵<</SPAN>近代诗歌一百首>,一见她的诗就为其雄浑刚健、遒劲豪放的气概所折服,从那时才知道秋瑾不仅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而且是风格独具的诗词家.于是就找来她的更多诗歌反复诵读.她的诗歌最明显的表现是满怀忧民忧国之心。结婚那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婆家,许多亲友都来道喜,当着他们的面,秋瑾朗诵的竟然是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忧国之心,溢于言表,一诗诵毕,举座皆惊。其它如“炎帝世系伤中绝,
芒芒国恨何时雪?”“猛回头,
祖国鼾眠如故”“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如許伤心家国恨,
那堪客里度春风”,这样的句子在她的诗中比比皆是。一个忧民忧国的诗人,面对列强入侵必然激起内心的反抗,所以抵抗强权的英雄气概也是秋瑾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1890年,秋瑾途径赤壁,写下《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來凭吊日, 岸花焦灼尚余红。面对古战场,
内心涌起的是弱者对于强权反抗的豪情。其它如“搏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其不屈之志,充溢诗中,豪侠之气,可见一斑。伴随着对外侮反抗的还有对于自身命运的反抗,对作为女子的不平。“漫云女子不英雄,
万里乘风独向东”,“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璧上鸣”,“身不得, 男儿列,
心却比,
男儿烈!”在当时,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时代强音啊,秋瑾还作了《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勉女权》等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批判压迫妇女的封建伦理观念和礼俗。她是当之无愧的妇女解放的先驱。然而,“众人皆睡我独醒”,奔走呼号在黑暗专制中又作为女子的秋瑾,内心又是多么的孤独啊!因此缺少知音、无人理解的慨叹也是秋瑾诗歌的一大内容。1891在《去常德州中感赋》中作者又写道:一出江城百感生,
论交谁可并汪伦? 多情不若堤边柳,
犹是依依远送人。作者叹无知己, 唯杨柳多情。她曾自诉“知己难逢,
年光似瞬, 双鬓飘零如许。”也曾感叹:“一匣深藏不露锋,
知音落落世难逢。”甚至质问:“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尤其让人感佩的是秋瑾之死所表现的女侠气概和牺牲精神。其实,在被捕几天前,她就已经得知徐锡麟起义失败的消息,但她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很快,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秋瑾之死很容易让人想到她的崇拜对象谭嗣同,"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她的同志朋友《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在她之前蹈海自杀陈天华,一样的当仁不让,一样的舍我其谁,一样的勇于牺牲无所畏惧.秋瑾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真正无愧于其鉴湖女侠的称号。
“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几年之后,孙中山写下如此致祭挽联:“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后来宋庆玲女士又如是评价,而鲁迅先生更是在多篇文章中对她高度颂扬,到了今天恐怕已经没有人不能理解秋瑾了.无论是作为一个女诗人还是作为一个革命家,抑或是妇女解放的先驱,她已经把"最有豪气的女人"演绎的名至实归。
俗子胸襟谁识我?当一个人独自呐喊时是寂寞的,但随后她唤起来一群人,当这一群人共同呐喊时,那声音是响亮的,随后更多的人醒来了,于是铁屋子被冲破,封建帝制被推翻了。一个世纪过去了,秋瑾所希望的男女平等实现了,祖国富强也实现了。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俗子胸襟皆识你,莽红尘何处不知音。女侠有灵,亦当含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