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达夫〈故都的秋〉“念错的歧韵”之我见

(2013-11-21 06:41:30)
标签:

滴水居

宋传伟

分类: 滴水居说文解字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有一段文字写到北方人的对话:

 

“唉,天可真凉了——”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这一段,用语内敛,也没有明确的修辞。所以,很多教材语焉不详。听了不少老师讲公开课,每到这个地方也是忽略了过去。

笔者年青时,也不是很理解这一段的内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越来越感觉这是极好的语段。从这一段,我们更能体味出郁达夫散文大师的真正内涵。

这一段,我们可以拆成这样的话来理解——

 

“一阵阵的凉”跟“一层层的凉”哪一个修饰语用的好?

 

这样,这个赏析就明确了。

有生活阅历的人,应该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一层层的凉”,使“凉”这种触觉有了视觉上的感受。这种自然的凉和心理上的凉,一层又一层,有着一种压迫感,甩也甩不开。从修辞手法上讲,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通感”或者看作移就。化抽象为形象,让这种凉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而“一阵阵的凉”就不具备这种形象感,表现力要差得多。

所以,作者说“来得正好”,是从“层”这个字的艺术表现力的角度来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靠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