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相统一原则
2、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原则
(1)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
3、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4、探究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原则
前者为基础和前提,后者为前者的重要条件与升华。通过探究式活动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析要素和综合优化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发挥教学过程这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教学过程整体的综合优化。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不仅要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为背景,对它的各种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道德心里气氛等)加以周密分析,而且应以对这些要素的分析为依据加以综合化,使各要素处于协调匹配的最佳状态,从而拓展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
6、创设情境和丰富情意相结合原则
教学过程是以人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统一体。在物理教学设计时,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情意,使师生的教学心理过程得到和谐发展。
7、及时反馈和巩固提高相结合原则
教学中的反馈是多向性的,它包括学对教的反馈,教对学的反馈以及学与学的相互反馈。这种多向性的教学反馈具有调控施教行为和学习行为、及时改进教学和不断优化教学的动态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安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同时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应该是双向的。另外,反馈与提高一定要及时,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8、创新性和规范性相结合原则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设计应该在新的、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力求体现创新性和时代感。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入课堂,课堂应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场所。当然,教学设计也应该注意规范性,只有做到了规范性(教学过程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创新性与规范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
1、中学物理教学目标设计
即认知、技能和情感3个领域的目标。其中,中学物理理论教学中主要涉及认知领域。物理实验除了涉及认知领域外,还要涉及一部分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在学习中也不可或缺。认知领域
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记忆、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以及创建等5种形式。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模仿、对模仿动作的理解、动作组合协调、动作评价以及新动作的制造等形式。情感领域学习水平从低到高一般包含有接受、思考、兴趣、热爱和品格形式。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部分,即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学生行为的条件以及程度。
2、中学物理教学内容设计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的内容,经过教师的重新选择、组织和加工后,由死的教学材料变成活的教学材料,这样才能真正切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对教材重构的过程就是教学创造的过程。
3、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具体包括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等4个方面。
(1)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引起注意、告诉学习目标、激起回忆先前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作业、提供作业正确性反馈、评定作业、增强保持和迁移等9个方面。
(2)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一般而言,物理知识的教学常用讲授法,物理规律的教学适用于探究法及发现法,而物理现象的教学则比较适用于演示法和实验法。
(3)中学物理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大班授课)、个别化教学、复式教学、学生分组实验、现场参观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
(4)中学物理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科学地规划单元课时;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防止教学时间遗失等。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将一堂课绝对多的时间由教师占用,要体现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4、中学物理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一定教学媒体的支撑。现代教学媒体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电声类媒体。包括扩音器、广播、录音机等;
(2)光学投影类媒体。包括幻灯机、摄影机、电影机等;
(3)电视类媒体。包括电视接收机、录像系统、视盘系统等;
(4)计算机类媒体。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网络等。
5、中学物理教学评价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于过程,是动态评价,其功能是教育性的;终结性评价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注意于结果,是静态的评价,其功能是鉴别性的。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新课堂一定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