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685866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大理游—喜洲古镇
(2022-09-02 16:21:51)
分类:
旅游玩乐
原本想去喜洲之前去一下廊桥,导航后发现有一段路小车很难进去,就直奔古镇算了。
到古镇第一印象是这里有好多马车,“叮咛当啷”地穿梭在并不宽阔的小路上。出入口有好多黄包车在揽客,看着头顶上的烈日,算着时间有点紧迫,那就和师傅谈了价格,30元/人游一圈。如果时间充裕的,可以慢慢游玩,除了稻田有点距离外,其他景点都比较集中。
早在南诏迁移过来洱海周围之前,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蛮”的聚居地,当时称大厘城。又是南诏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文化比较发达。喜洲的“四大家族”分别是:严姓的永昌祥,董姓的锡庆祥,杨姓的鸿兴源和尹姓的复春和,这四个家族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喜洲帮的代表,以严家为首。
第一站先到严家民居——侯庐,始建于民国时期,1999年由严家二十代严学侯先生购买后翻新,向游客展示白族传统民居的精髓。单是看飞檐斗拱三滴水大门和凉亭,已经够精美了。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走马串角楼等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里面都一 一展示。木雕、石刻、泥塑等装饰无处不在,仿佛进入一个艺术大观园。
走过几条街巷,看到了好看的建筑可以让师傅停下来拍拍照,感觉也错过了一些巷子深处的风景吧。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也很具观赏性。
平时也看过很多稻田,其实并没有很期待。网红点黄墙那边仿佛有不少人,我也不想走过去了,就拍个远景算了。
喜绣坊也称靖庐,是喜洲商人尹靖成的宅第,是一个传统的白族老建筑。这里有白族的刺绣工艺,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会让你叹为观止,图画的逼真度和色彩光泽的呈现,以及在作品里注入的时间和心血,对得起所标示的价格。
师傅最后一站把我们放在四方街,中央广场有一座“题名坊”,是明代镇里考取进士的几位白族贤士建造的,中得科举的人名均刻在题名坊上,至清末已多达100多人,它可算是喜洲的标志性建筑了。
严家大院始建于公元1907年,是严子珍家族的物业,是其二儿子严宝成筹建的,因此也称为“宝成府”。2013年作为博物馆,陈列展示喜洲商帮中严家“永昌祥”发展史,茶马古道沱茶文化等展示内容。
严子珍在清朝官至“同知”衔,系当时五品官衔。严家大院里悬挂有“大夫第”、“国恩家庆”、“司马第”等匾额,可见严家在当时所享有的地位是很高的。
大院是典型白族民居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好,虽然红色的朱漆门窗已褪去了一点色彩,但游客仍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白族百年老宅的风采。
厅堂里展出的是成堆成坨的钱币、雪花银,可以想象当年严家的富有程度。还有各种牌匾,我还是第一次看见那么多匾额聚集在一起。
最里面是严家的金库以及后花园,还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防空洞。
墙壁上带有年代感的标语。
博物馆出来是四方街以及周围的商业街,古镇最热闹的地方。喜洲的游客比我想象中要多很多,单是拍个拐角楼就站了很久才拍到稍微人少一点的。
八月的大理,有太阳的中午还是要注意避暑,我在商业街走了一圈晒得有点头晕,找个小店买杯凉快的饮料休息一下,还吃了豌豆粉、喜洲粑粑。
在街巷里转悠时发现的一些小美好。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大理游——崇圣寺三塔
后一篇:
大理游——洱海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