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685866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栖栅南街建筑群
(2018-09-27 11:49:12)
标签:
历史
古迹
分类:
历史名胜
广州的东山和西关是有名的“豪宅”风情区,其实海珠区也有这样鲜为人知的建筑群,隐没在居民区里。除了龙骧大街有一片红砖洋房外,在同福西路北、潘家祠道西侧的栖栅街,也隐藏着一片民国时期的洋房。
自从十三行富商潘振承在“河南”区域辟村建宅后,吸引了很多富商、华侨在附近建宅居住,逐步形成了小规模的建筑群。栖栅街在潘家祠道边,也是潘家为纪念家乡而命名的。栖栅街往西就是栖栅南街,洋房基本上集中在这片区域,多是20世纪二十年代末、30年代初由华侨归国建造的。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少是红砖洋房,还带有小花园。
不过查到的资料并不多,只能走马观光,一座座看过去吧:
栖栅南街6号,一楼门口上方有个拱形的装饰,三楼有个凸出来的飘台。
栖栅南街13号,细看门框四周,是具有时代感的标语。
栖栅南街19号,最独特的是窗户上方一个奖杯状的装饰。
栖栅南街26、28号
栖栅南街40号,体量较大的一座,一楼门廊比较西式。
栖栅南街50号,最引人注意的是二楼的蓝色灯花,乍一看还以为是某党的党徽,其实这图案只有8个角而非12个角,所以并非党徽,只是个太阳。据说,屋主在文革时期用水泥封住,才得以保存下来。
栖栅南街52号,门口处有两根高大的罗马柱。
这边的房子有着类似的造型,有些门框是麻石框,比如栖栅南街54号,说明这些房子以前曾有趟栊门。
不经意抬头,看到一只小白猫慵懒地在阳台晒太阳。
走到附近的敬和里,和栖栅街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这里基本以青砖屋、麻石街为主。
敬和里22号,是十三行富商之一广义行叶家的宅邸。
敬和里30号,是韦悫曾经居住过的。他是香山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赴英国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岭南大学教授和孙中山的秘书,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要职。
这一片的民居也比较类似,有的已经华丽变身为民宿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在细岗找中学的记忆
后一篇:
锦纶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