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685866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白鹤洞寻古迹
(2017-11-16 10:54:54)
标签:
古迹
历史
分类:
历史名胜
从真光中学参观出来后,沿着来之前做好的计划路线到附近转转,一睹鹤洞保存下来的古迹,更多的是“神迹”。
往培真路方向走,路过一个小区的外墙,上面展示了白鹤洞周边的历史古迹,大部分都是今天要去的地方,很少社区会这样宣传历史建筑的,抑或是这里真的聚集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已然是一张张名片了。
开始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白鹤洞的历史:清朝时,这片土地肥沃,水草繁盛,引来白鹤觅食和群居,故得此名,当时清廷还在此建招鹤亭。背后还有个关于白鹤仙的美丽传说,这里就不详述了。
此前这里还曾是广州重工业的基地之一,广钢、广船、水泥厂等都在这里。如今这里环境清幽,名校林立,书香气息浓厚,焕然一新。
真光中学大门对面,鹤翔路12号是座别致的小洋房,青砖绿瓦,红色门窗。
后面还有另一座,是鹤翔路2号,顶部有三个老虎窗。
在培正路2号的停车场即以前的均安农庄,怯怯地绕过几只狂吠的狗只,走到最里面终于找到了协和神学院旧址,房前杂草丛生,在靠近建筑的那几步,需要披荆斩棘。
这是神学院的一座三层教学楼,三拱门,黄色琉璃瓦四坡顶,就开间对称布局,还有地下室。虽然年久失修,但气势仍在,再冠以神学院的名称,感觉特别神秘。
协和神学院的发展很曲折,最初于1914年在宝盛沙地大街(现在的长寿路附近)建立,是美国人穆德博士牵头组织,当时叫“广州基督教协和神道学院”,由公理会、长老会等8个差会和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中华圣公会粤港教区、中华基督教遁道公会华南教区3个教会联合主办。
迁往鹤洞校区后,就改称广州协和神学院。1938年,广州沦陷后迁往香港、云南、曲江。抗战顺利后,并入岭南大学不久后又分离,于1959年停办。后来这教学楼曾作为广州制药厂办公楼。
停车场出来,对面是位于培真路1号的广州基督教青年会(YWCA),始创于1909年,是推动义工运动发展的国际性、宗教性社会服务团体。
继续往前,紧靠广船养老院后门,有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芳村会所,创于1912年,旧址位于江南大道中穗花二巷1-2号,有空再去找找。
绕到养老院正门,在树木掩映下,有一座漂亮的洋房,它就是伯捷故居。查尔斯.伯捷是美国建筑师,受雇来华后与澳大利亚建筑师帕内合办“治平洋行”,代表作有粤海关大楼、大元帅府、中大马丁堂,以及沙面的花期银行新楼、瑞记银行新楼等。
位于鹤洞山顶的这座故居,也是由他于1910年设计和建造,高二层,有地下室,整体是欧洲古典风格。房子早些年被定为危房,经过修葺后仍是空置的。
往车站方向去,看到横跨在半空的鹤洞大桥,从以前的荒地到今天的繁华,这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所幸还能看到变化中遗留的痕迹,填补了我对白鹤洞认识的空白。
附近也还有几处古迹,就看什么时候有冲动再过来走走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学府风韵——真光中学(鹤洞)
后一篇:
长沙游——橘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