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骧大街建筑群

(2017-05-17 14:26:26)
标签:

古迹

历史

分类: 历史名胜

     无意中得知龙骧大街有一片民国建筑群,距查证还是比较有历史的,趁着在附近,匆匆走了一下。后来得知龙骧大街联同附近的宝玉直街、昆仑三街、龙福路属于同一片文化历史街区。

     龙骧大街位于乌龙岗上,有资料说这里曾是南汉时期祈雨坛所在地,后来被华侨看中,建起大批中西合璧的“半山豪宅”,也是广州最早的豪宅区之一。

龙骧大街建筑群
    宝玉直街开始走起,这是路口位置,一连几座红砖屋。 旁边是莲花大街,也有一两座,沿路过去就是龙骧大街。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3号,属于曲尺形结构,二三楼有通廊阳台和通花护栏,顶部山花是个交叉符合,之前在东山一带也见过。据说屋主是区光莹等7人,分别在香港、台湾做生意。现在房子很残旧,感觉没人居住的。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6号,是民族资本家周在秀的住宅,是广州最早肥皂厂“源昌皂厂”的创办人。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8-14号,就在6号前面,米黄色的意大利批荡外墙,显得风格独特。这里也是周在秀出资建造,供给周氏亲戚居住。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21号,有个西式坡顶和老虎窗。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19号,是华侨司徒炳、司徒旭兴建的,左右两边是半圆形的对称式建筑。两人早起参加过国内学生运动,后来赴美国做生意。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15号,只有对外的一半作了批荡,这种面子工程原来是很多地方的共识。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11号,是华侨周宪绿故居,边上的红砖围墙使这片区域与外界划上一道分界线。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16号。这里的房子很多都是的这样,侧面看起来很普通,绕到前面发现八角楼和阳台都很精致,这门口还有手写的门牌号码,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留下的。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24号,黄色的外墙与众不同。

 

    往上走一点是龙福路,路很短,两边都是红砖房。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福东一巷4号,规模很大,转角是弧形,它是民国医生曹慧仪的住所。怯怯地往里面窥了一下,现在住满了七十二家房客。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福东二巷1号,住的是昆仑摄影店的老板。估计就是里面第一个门口的房子,因为有恶犬,不敢靠近,和周边建筑风格比较类似。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福东二巷2、4号,曾经是先施百货公司创办人马洪旅兄弟的住所。难怪两座房子几乎一模一样,不过2号门前有个小护栏,上面三个圆形显得有点特别。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福西一巷1、3号有卫家的“顾庐”、“康庐”,两座建筑连为一体,别具一格。这里是当时广州十大富商之一卫伯揆的故居,他曾捐建南武中学和市红十字会医院。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两座庐据说是分别为他的两位妻子而建。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龙骧大街建筑群
     这里的装饰还保留得比较好。

    据说龙福路2号主人身份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后人,这仍有待考究。至今这里保留下来的“豪宅”还有20多座,但由于业主建房后又出国定居,留下来可供考究的资料不多。虽然建筑规模不小,风格也独特,但对比当时其他气势恢宏的民国建筑,这里并不突出,至今知道的人也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