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介绍:男二号--贾似道

(2020-02-22 19:10:31)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历史杂谈

                         

1、简介

剧本中的贾悦生即贾似道。

贾似道,一个可以和王安石张居正比肩的人物,历史上对他多有污蔑,是因为他主持的改革触动了统治者的利益。在本剧中,虽然对“公田制”改革和实行“打算法”改革有所涉猎,但都是涉及到植棉和纺织业,以及剧情需要。

 

2、贾似道的性格特征

 幽默,平易近人,举重若轻。内心世界充实,表面自信满满,实际上,内心充满矛盾。对份内的工作督查甚严极具效率。督工时夜以继日,而不显疲倦之色。在鄂州挖掘环城地道,一夜完工,被传为美谈。在战场上果敢应敌。但又过于仁慈,太好面子。他在1259年和荣亲王的矛盾激化,他有机会将荣亲王的羽翼全部剪除,就是由于仁慈这个缺点,留下后患无穷。

 

当然后来的事情发展有了变化。他的姐姐本是宋理宗的妃子,所生的儿子夭折。宋理宗只好抱养了荣亲王的一个儿子,名叫赵禥赵禥是荣王赵与芮府中的一名小妾,因出身卑贱受正房夫人的欺负,发现怀孕后立刻被夫人逼服打胎药,谁知胎儿没打下来,孩子还是出生了。

孩子出生后,得到全府上下所有人的保护。据说是已中药毒,天生体弱,手足发软,很晚才会走路,七岁才会说话,智力低于正常水平

宋理宗为赵禥配备了良师,精心教导,仍不能使他开窍,常常把宋理宗气得无奈。左丞相吴潜不同意让这个弱智儿为大宋天下的继承人,请求另选宗室子弟但是,宋理宗宁宗的宰相史弥远从民间选来的,本来就与宋宗室没多大关系,当然不愿意。宋理宗征求贾似道的意见。贾似道尚未答复。

这时,四妮进了相府,贾似道决心捐出一万亩土地,让四妮主持植棉。同时,也作为土地实行“公田法”改革的开始。

此公田制改革最难的就是,要首先面对占据大量田产的荣亲王。凡是涉及到荣亲王的利益,宋理宗都进行庇护宋理宗就这么一个亲弟弟,父亲死后两人曾经一起浪,所以看不得他狼狈。

不动改革就进行不下去

这时,赵最受宠信的小王夫人来相府找李慧娘借书,同时也遇见了四妮。三个人很是能谈得来,于是小王夫人拿出来赵新作:

兼山曰艮,德在知止。
  君子体之,思不出位

 

求四妮将这首诗绣在锦上。

贾似道看见了,又从小王夫人手里拿到赵对他的致敬信。经过询问,知道其实是装傻,以便顺利即位。如果此时贾似道同意吴潜的意见,赵就会被清楚出宫里,身家性命就有危险。贾似道此时奇谋突起,他进,找到宋理宗说,只有一个办法能推进改革,就是将赵立为太子,宋理宗一想也对,荣亲王会为了儿子舍弃一部分田产

景定元年(1260)六月初六,禥立为皇太 子,赐字长源,命杨栋、叶梦鼎为太子詹事。七月初一,太子入东宫。十七日,举行册封礼。

于是,贾似道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这就是后来的宋度宗,他将一切权利都交给了贾似道

 

3、剧情--贾似道的故事简介

1258年的贾似道四十五岁因功做朝廷的枢密使,他去接张必达这个许多武将的“师傅”,在稻田和棉田相接的地方抓蟋蟀,巧遇黄四妮。弄清楚了植棉和种田的利弊。

占据崇明岛的海盗朱清让夫人邾姐混进云霄观学植棉,结识了黄四妮。学成后准备接受招安,邾姐找四妮,通过师爷贾似道疏通。此时师爷已经前往鄂州。四妮自作主张,直闯枢密院,他在军情紧急之时,接待四妮,当即答应接受朱清的条件,这次招安成功。也更加看重四妮。

1259年,他作为宋军统帅,四川方面击毙蒙古大汗正面指挥抗击忽必烈。

四妮回松江做6万套棉军服,车祸巧遇忽必烈。四妮又找到了他,得知四妮已嫁人。他从四妮那里知道了忽必烈的态度,发动攻势,迫使忽必烈北返。

抗击蒙军有功,升任丞相,全面主持朝政。四妮从徐家逃出,在临安一家裁缝铺结识李慧娘,进相府。四妮破解了黎锦之谜。他有意娶四妮为妾,捐献一万亩田产让四妮发展草棉事业。四妮没有拒绝。

 

张必达(老道长找到四妮,带四妮南下找红棉树和广幅布。他虽然破灭了情感和一个大的计划,但是,尊重了四妮的选择,这一段感情结束。

这件事儿之后,贾似道连娶几房妾侍,均为女道士和尼姑,慧娘认为他心里放不下四妮。

当宋五带着四妮的画像来访时,他确信宋五就是四妮的丈夫,没有拆穿,解决了“贡品变商品”的事宜。宋五和四妮提供的广幅布,是他后来货币改革的基础。忽必烈让将领们带话:贾制置(贾似道)是他唯一钦佩的宋军统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