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我在海南调查的黎巫和剧本片段(黎族民俗)(2)
(2019-03-11 12:30:22)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历史杂谈 |
山区合亩制村庄的夜晚
在距离水南村十几里以外的山区合亩制的村庄里,傍晚,一道道磷光在火光的指引下,围绕成一个大圈,又能嗖嗖嗖地飞动……
全村人惊吓跪拜。
小道公奋起神威,驱赶邪灵。衣据飘飘,剑光闪闪,磷光在他的驱赶下,渐渐散去,飘向山坡的低洼处,最后的一丝磷光隐去。他约同鬼公、娘母一起做法事。“鬼公”、娘母先把牛、猪等肉类煮熟,分别放入祭坛的供碗内,随后又将大瓷碗斟满山兰酒。随后开念“熟祭”祭词。音乐响了,鬼公、娘母双手执镶嵌嵌钱币的木棍分别在原地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挥舞,表演兴高采烈的舞蹈动作,以示“祖先鬼”正在开怀畅饮。感谢祖先将邪灵驱除。
祭毕,“鬼公”拉弓箭向远处射去,用以警告一切恶鬼勿得再来扰乱祭家之安宁。
娘母要跳舞请神保佑了。
分别用黎语和汉语大叫“跳娘了”。
这时在庭院里设香案,请四方鬼驾临,“生祭”。
跳娘时,“娘母”站在香案前,一个击鼓者和一个敲锣者伴舞。其节奏是:
║咚呛│咚呛呛│咚呛咚呛│咚呛│
随着锣鼓声,“娘母”有节奏的先面对香案起舞,舞步为右脚向前落地,左脚抬起,右手向前,手心向下,从上而下的摆动;接着又左手向后,手心上翻,向前退后的来回不停地跳动。稍停,“娘母”拿一个瓷碗放在头顶,口弦和笛声响起。娘母右手拿一支筷子先慢后快地击打头上的瓷碗,步法如前,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前后左右来回跳动,有时娘母人转动,碗却不动。一直到由“娘母”引带全村人过“火山”,表示把瘟鬼赶出了村寨。
小道公:由于这次邪灵凶恶强大,必须建立强大的守护城墙!还要建一道把阴阳两界隔开的坚不可摧的“城门”。
在路上,鬼公和娘母在小道公的指引下,摆放一个一个圈套和花坛,那是非常美丽的设计和摆放,是为了吸引善灵前来助阵。
小道公(向天祈祷):各路善灵,请停一下脚步,保佑山坡善良的人们,避祸免灾。贺家岭素来行善,各位善灵,你们是看见的。
城门建成了,居然是奇形怪状的树枝搭成的。然后,他们焚烧一堆干稻草,烧后残留于地上的灰烬,是表示已把“城门”关上了。
小道公:城门已经关上,恶鬼鬼魂再不能进村为害生灵,大家安全了。
娘母:各位,可以抓一把草木神灰回去,能阻止死人的鬼魂跑回自己的家里来,在自己居家大门口撒上一把草木灰吧,把自家的大门也关上,再不会有鬼魂进室了。
鬼公:现在,请道公呈现护身护峒灵符。这是最重要的法术。
小道公先铺好纸符。以五色纸剪五毒符,能够驱毒辟邪祛病。
然后布红。不满五岁的小孩穿红衣、红裤,戴红帽。弓箭上拴红布条。
最后贴红,拿一片片红纸黄纸张贴在已成熟的果树上,使大树变形,保护“树魂”,树魂能够有效阻挡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