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您解析:扫描与扫瞄的字义

(2014-09-28 09:15:12)
标签:

股票

分类: 历史杂谈

    文/王德恒

    扫描指通过电子束、无线电波等的左右移动在屏幕上显示出画面或图形,主要表现为线性效果或曰二维效果,包括个人常用的用来识别汉字的扫描仪都属于这类。

     比如电视机和示波器等设备中,阴极射线管内的电子束按一定次序快速移动而在荧光屏上产生图像,就属于扫描的范畴

    许多图像技术都叫做扫描,因为他们都是用一束光线围绕着人体进行扫描。CT扫描是利用一束X射线,围绕着缓慢向前移动的病人不停旋转,以获得一系列不同切面的图片。

˙CT是计算机X射线断层造影术的简称。

    作为一种图稿编辑仪器电子分色机(为高品质输入的首选)滚筒扫描仪(分高档滚筒扫描仪和小型台式扫描仪)

平版扫描仪(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作为印刷设计应选用高、中档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一般仅用于办公室等场所)等,都属于扫描的范畴。

  也就是说“扫描仪”要用提手旁的“描”,但如果用在其他方面,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三维扫描,这个“瞄”应该更贴切。其中尤以激光三维扫瞄,用手和线性效果就不确切。

 

 
为您解析:扫描与扫瞄的字义

为您解析:扫描与扫瞄的字义


 

“瞄”在中文里的意思是“看”、“盯着”,得到的成型成形效果不是单单眼睛感受到的,而是在更高的层次成形——脑袋里的效果图——立体效果图。

    比如,多极化多元波导(三维以上)模拟器利用一种内插法来予测全扫瞄空间的阻抗特性的课题,非常明确的使用的词语是“扫瞄”。

    这是利用一种圆滑斜坡函数作为内插函数,可以将测量出的多极化波导模拟器的有限的、离散的扫瞄点的阻抗特性(包括交义极化的相互影响)扩展到整个扫瞄空域。内插是在两个多极化波导模拟器的测量结果基础上进行的。内插结果与该阵的理论计算曲线(该曲线已由实验验证是正确的)相比较发现,在给定模拟器尺寸足够大时(即模拟点足够多),在全扫瞄空域两者一致性很好,内插误差很小。即使是在与电场极化方向相平行的扫瞄面上(该面不能模拟此种极化),结果也是很好的。从而证明了这种内插法用于多极化多元波导模拟器,对予测在全扫瞄空域内各种极化状态下的阵反射特性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对反射特性的予测,也可推算出阵在两个主扫瞄面上阵的单元方向图。因此,利用这种内插法可以大大扩展多极化多元波导模拟器的用途,成为研究和设计多极化相控阵的重要工具。显然,这种方法对单极化也是完全适用的,因它是多极化的一种特例。

    又如:光通信链路系统通过星载终端建立卫星之间数据传输通道

必须在分析了扫瞄---凝视模式下信标光可能漏扫不确定区域的情况;提出使用有效覆盖因子表征单个信标光投影对区域覆盖的贡献;并在振动概率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捕获概率的要求对扰动重叠因子大小进行了推导;结合常见的扫瞄方式,提出了能完全覆盖扫瞄不确定区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抑制平台振动并能完全覆盖不确定区域的最少扫瞄点搜索算法.根据该算法编写程序对几种扫瞄方式进行了比较,矩形扫瞄和矩形螺旋扫瞄方式下最少点数基本相同,并大约为等弧长螺旋扫瞄方式点数的一半,为光通信扫瞄捕获过程提供了算法依据

也就是说,在光学传导方面,只能扫瞄,而不可扫描。

    甚至在普通的工程建设材料鉴定的应用上,也是扫瞄。

比如,隧道路面矿物纤维鉴定方法及扫瞄电镜下特征研究,是一篇著名的论文,它针对市场上纤维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真假纤维难鉴定的情况,从矿物纤维在隧道内应用入手,介绍了矿物纤维的目识法、嗅闻法、手感法、化学反应法、力学标定法、体积特征法、化学组分法、微观观察法等鉴别方法。以沪蓉西高速公路隧道为例,重点介绍了玄武岩矿物纤维扫描电镜下形态及研究方法。最后针对八字岭隧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假纤维,提出了鉴定方法及处理方法:在扫瞄电镜下,矿物纤维有外形和成分微细和明显的差别,由此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纤维;矿物纤维外表愈粗糙,其路用性能愈好,沥青混合料中的加筋作用愈明显。

都是扫瞄的结果,而扫描就不可以。

使用“三维激光扫瞄”取代“三维激光扫描”的名称和描述,对所执行的任务来说,更加准确。三维激光扫瞄要取得的是点、云、阵的数据,取得立体成像效果,又要求位点测量的准确性,最大的误差不超过毫米。因此,对极小凹凸对象,只能扫瞄,才能定位准确。“云”的获得具有强大的空间概念,立体高清效果,和近于极致的精确效果,“扫描”手动是做不到的。只有释放出来的激光,能够瞄住一切,捕捉到一切,取得点云数据,通过软件完成阵的立体图形。

因此,我主张以后通过激光获取三维图像,都使用“扫瞄”的概念,借以区别平面或线性成型。

 

                       王德恒

                           2014年9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