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李继迁之九——李继迁是怎样惹来大宋名将的
李继捧在被押回大宋东京前,曾经以“李继隆来了!”的语言威胁过李继迁,李继迁没有被吓住,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机遇,奇袭了李继捧,打得李继捧只剩了光杆司令,最后被李继隆抓住。
实际上,“李继隆来了!”这句话着实吓着了李继迁,只不过李继迁巧妙的打了一个时间差,收拾了李继捧,然后,面对李继隆的进攻,他别无他法,只能再一次放弃银州,重回大漠。
提到李继隆,可能许多人很陌生,此人实际上在中国军事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北宋名将如云,配享太庙的武将只有四人,他们是曹彬,潘美,曹玮,还有一个就是李继隆了。
但后来李继隆接受的任务可不像是有后福的样子,那就是只给他三百名士兵,却要湖南去剿灭数千名当地的蛮族叛乱。而且这三百士兵居然武器配备也很不足,只有刀和盾牌。当时,可能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专门有人和他捣乱。但是年轻气盛的李继隆到了战场冒着蛮族不断施放的毒箭奋力拚杀,以伤亡100多人的代价打败了敌军。此战李继隆身负重伤,手、足统统中了敌人的毒箭,昏迷不醒,危在旦夕,但是他的部下冒着危险搞来了解药,李继隆又活过来了。
由于宋军后勤有了保障,所以节节胜利,很快开始围攻金陵的战役,李继隆也参加了。不过眼看要胜利的前夕,军中却有机密要上呈皇帝,各位将领没有人愿意离开,大家都在等着这场毫无悬念的胜利,随后分享战功!李继隆这时候表现出了很高的风度,主动要求去见皇帝,他见到宋太祖后,准确地预测了破城的时间,后来竟然一丝不差,赵匡胤深为惊讶,很赞赏其才能。不久南方将领卢绛叛乱聚众万余,攻掠州县,李继隆受命将其平定。战后他被升为御营前后巡检使,这时,他才二十多岁,可谓是少年得志。但是,“得志”也是功劳换回来的。
有人说他是福将,也认为他得了如此高官,福气也该到头了,也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可是,在一次乘船时候,名将窦神宝(宦官)因为体胖,把一艘本来应该自己乘的破船给了李继隆,年轻的李继隆大大咧咧就坐了上去,顿时船翻落水,差点又被淹死。
李继隆经历的这几次危险,当时就传呼的很神奇,也传到了西北,许多党项人就认为他有神灵护体。党项人刚刚从原始部落中走出不久,迷信风气浓郁,李继隆的这样经历,就被视为神助了。
这还是在宋朝攻打北汉、党项出兵助战时候的事情。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满城战役爆发,李继隆是监军。当时契丹军队指挥官是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宋军原来按照太宗皇帝的部署分为八阵,但宋军不少将领提出要改为二阵,这是个正确的提议,但是宋军指挥官崔翰犹豫不决,恐怕违反了太宗的命令。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
说起来,监军就是监督军队首领执行皇帝的部署和命令的,而李继隆则明确表示支持改变皇帝的部署,看出来他是尊重战场现实情况的变化,以最有力的队形对付敌人。
由于正确的变阵,辽军惨败,阵亡万人,被俘三万,宋军缴获辎重无数。接着他又跟随潘美反攻辽国,攻破了契丹人的灵丘县。
叛乱”了,李继隆和大将王侁一起出塞,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王侁取得的的成功,背后几乎都是李继隆的策划。而且李继隆还单独率领部队作战,宋史记载他“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又出开光谷西杏子坪,破保寺、保香族,斩其副首领埋乜已五十七人,降银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复破没邵浪、悉讹诸族,及浊轮川东、兔头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斩首五十九级,俘获数千计。引师至监城,吴移、越移四族来降,惟岌伽罗腻十四族怙其众不下,乃与尹宪袭击之,夷其帐千余,俘斩七千余级”。
这次战役又将李继迁打进了沙漠。
当时,如果将李继隆留在西北,李继迁也不会做大。但是,宋军当时主要的对手是契丹,是要收服幽云十六州,所以,当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宋军再次发动讨伐契丹的战争时,李继隆作为曹彬的助手出现在讨伐契丹的战场上。李继隆作战勇猛,连续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高级将领一名,战斗中,再次负伤,大腿中箭,鲜血流到脚跟,曹彬要表彰他的功绩,被他拒绝。但是由于宋军后勤补给不利,特别是各路人马配合不好,契丹采取了游击战加运动战结合的办法,萧太后带领13岁得小皇帝亲自上战场,亲自参战,宋军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著名的杨无敌杨业也被俘虏了。在此混乱之时,只有李继隆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驻扎,当时有数万败兵溃散到定州,形势混乱,李继隆按照太宗指示,从容的安置败兵,巩固了防线,受到太宗的表彰,改任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武州防御使。
这下李继迁活不下去了,粮食没了,兵源没了,群众基础没了,李继迁彻底成了无后方作战。李继隆可以舒舒服服地在寨堡里静观其变,可李继迁耗不起,他面临绝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