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是谁开辟了草原丝路?
(2010-10-05 16:12:37)
标签:
文化 |
再谈是谁开辟了草原丝路?
在论及洋海古墓的时候,王睦教授提到斯基泰文化“创造”的青铜文化导致“草原丝路”的开发,这条丝路的东端开始于“小黑石沟文化”。
小黑石沟文化似乎人们不太熟悉,在网上检索没有查到,一百多条信息,全是出售小黑石沟发掘报告的。所以,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对小黑石沟文化我以前也只是听说过,也不是很了解情况,只得麻烦内蒙的朋友为我找找点材料,“伊妹儿”过来。
小黑石沟位于赤峰市西南40公里,甸子乡东南约3公里,小黑石沟村东南台地之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出土了青铜时代的文物,完整而且系统。从1985年起、1992~1993年、1998年一共进行了三次发掘,每次的收获都是颇丰。专家们将这个文化定位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南山根系统。(又一个课题)
1960年开始发掘,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没有断了发掘,不断有新的发现。根据众多的文物考证测试研究,证明它的年代晚于中原的龙山文化,并不晚于黄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属夏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
她的分布范围和红山文化大致相同,但不是从红山文化的发展来的,这两个文化之间有大约1000年的间歇,就是断档了1000年。但是,也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许多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青铜器,但数量不多,而且多为小型工具或装饰品。但在距今大约3000年左右,这个地区的气温降低,雨水减少,气候变得干冷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在夏家店下层的基础上,突然之间成长起来一种很绚丽的青铜文化,这就是夏家店上层文化。
为什么使用“突然”这个词,因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联系很少,具体说来就是下层是农业经济,而上层是畜牧经济,甚至畜牧经济的成分也很少,而是一种游牧经济。
游牧经济的特征是能够骑马作战,发达的青铜武器,基本没有居室,一切装饰品都以野兽的形象作为纹路。世界上游牧经济所谓的代表斯基泰文化“三要素”, 这里完全具备了。就是以短剑为主的青铜武器,野兽纹,骑马的马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有了黄金饰品。
小黑石沟出土的文物就有着和斯基泰几乎同样的出土文物,比如:
双豹纹长方形饰牌
三兽纹长方形饰牌
青铜双连罐、四连罐(1985年)
各类青铜马具
当卢、
马镳、马 衔,十字型马饰
青铜簋
鹿纹柄短剑,在扁平柄的一面饰枝状角雄性卧鹿三只,另一面饰半蹲踞雌鹿三只。
金钏1件(8061号墓出土)。金器20余件,完整者16件(1985年石椁墓出土)。
(因为手中没有发掘报告,只选取了一些论文中有代表性的器物。)
在《洋海古墓》中展示的阿尔赞2号墓出土的文物,也是上述这些游牧民族的作品。
杯型青铜器。
据以往资料介绍,这种器型也影响了中国东周和春秋时代青铜器的样式。
鹿型饰品
鹿形饰品被认为是斯基泰文化的代表作。
金柄铁刃短剑
这比纯金剑还要珍贵,因为黄金的熔点低,而且在自然界经常以单态存在,所以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黄金。可是,铁在自然界基本都是以化合态存在,冶铁要远比炼铜困难得多。早期的铁制品的原料基本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陨铁。所以比黄金还难得。
豹型徽章
总共出土上千枚,可能是作为货币铸造的。
黄金制成的马的辔头
杯状器,底座是飞马的形象
金号角,吻部是一个豹头
在这个墓中出土了5700多件金器,重量达到了20公斤,这是欧亚草原上其他任何遗址也没有见过的。当然这和他们住在阿尔泰山附近有关系,因为此山的本意就是金山,也确实含有很多黄金富矿。
比较来看,小黑石沟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斯基泰文化确实有不少相通之处,同为游牧民族,实行游牧经济,有这种相通之处是最自然也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不能说谁影响了谁,何况,他们之间的距离可谓遥远。更重要的是,从目前的时代测定情况来看,小黑石沟文物的年代要早于阿尔赞2号墓。后者的绝对年代不超过公元前7世纪,而小黑石沟的及其同类型的墓葬,时间的上限达到前1000年,按照出土青铜簋的墓葬计算,也是春秋前期,和阿尔赞墓葬处于同一时间段,怎么能说是代表斯基泰文化的阿尔赞墓葬中的器物影响到了小黑石沟呢?
这两个墓葬一个处于欧亚草原的东端,一个处于中段,相隔数千里。在《洋海古墓》中追溯了仰韶彩陶文化影响到洋海时整整用去了2000年的时间,比陶器工艺还要复杂的青铜工艺就更要费时了。这只能用一个情况来解释,两地是在基本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各自独立的发展出来了自己的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