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水理论的兴起和传承

(2009-12-14 09:30:52)
标签:

文化

 

揭秘金皇陵之二

             理论风水学说的兴起和传承

    关于风水学说,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以前叫做“堪舆”。

    堪舆两字,最早出现在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写的《淮南子》一书。

    当然,这并不是说风水学说开始于此时此书。在他这本名满天下的书里,他除了提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之外,没提出什么堪舆学说的系统理论。而对天道也、地道也之说,还是别人利用注解来引申的。

    在这篇注解中,提出来风水堪舆学说是秦末汉初的黄石公传给了赤松子。

黄石公元神是一块黄色的十分坚硬的石头,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传给了大名人张良一部兵书,所以世代认为他是张良的老师,张良“三拾履”后,在黄石公那里选择的是兵法军事阵图之类的书籍,对风水堪舆之类的书不屑一顾。所以,尽管张良后来学道,却没有关于他关于风水堪舆之学的半点记载。

    无疑,这位黄老先生把这套学说传给了赤松子之说,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套学说和张良扯不上关系。

 

    按照记载,黄石公传授给赤松子的是《青囊经》。可是,又是谁传给黄石公的呢?有说孔圣人的,有说周公的,还有说是黄帝的,这都是猜测。本质上都是万流归宗的意思。

    黄石公的《青囊经》又是根据什么写的?没人知晓。不过其中的干支及八卦符号,可以追溯到伏羲氏。

    赤松子得了《青囊经》又传给了谁?也无记载。辗转间到了晋朝,郭璞得到了此书。结果郭璞的一个学生把此书偷走了,还没读又被火烧了。这《青囊经》就羽化了,后人只从《郭璞传》中得知有这部《青囊经》的书,至于详细确切的内容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有人认为郭璞写的《葬经》就是从《青囊经》中引发出来的一部分。

    唐朝有个叫杨筠松的写了一部《青囊奥语》,似乎杨筠松也看到过《青囊经》一书,但是,没有传习。这是风水学渊源的一笔烂帐。不过,自杨筠松之后,风水堪舆学的著作便如雪片般出现了。

    从《青囊经》、《葬经》、《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以及《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到清朝的蒋大鸿补撰的《青囊经》等等充斥书坊的风水书,不可不谓桃李满天下,可最后的结论还是不知风水堪舆学祖宗是谁。若用最通俗的交待法,还是将堪舆学的始祖推给黄帝。

    经过国务院批准、由宋建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史工程,证明我们的信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能远溯到殷商时代,至于商朝以前的部分全由传说得知。其中经过一个大洪水时代。从黄帝时代到殷商中间到底经过多少年代,并无可信的证据。

    这些传说有许多记载到史书里,最成型的有皇帝历法,称为“命历”,若根据命历序的说法,中国的历史少说也有四十万年。我们并不能轻易断言,人类以前绝没有过比现在还进步的文明,说不定人类已经过了好几度的高度文明,又好几度毁在自己的文明之下,后又几度重新开始也未可知。试看古代传说的天子能御车游云,有什么羽盖云车,今在世界上不是也有了宇宙飞船有钱就可以游历太空了吗。这种说法若是可能,则中国古来从天干地支八卦所发展出来的学术,包括《易经》为代表的风水学中的科学部分,其来头就有无限科学想象的空间。有人推测,人类在6000——10000年前的智力突然大爆发,和人类学中的所谓智人阶段有着阶段性的迥别,来源于当时停留在月球上的一种高智能生物,也未尝可知。

 

    通常被我们称呼的“风水”、“堪舆”,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些学者的研究所得,翻成现代化的字眼,应该叫“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

中国古代的风水堪舆学说,从内容说,大致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讲究“峦头”形势,另一部分是讲究方位理气。

    峦头形势怎么解释,通俗的讲,就是追究与人类发生关系的水土结构,例如山川的形势或者建筑的结构。追究何种结构适合人类居住,什么结构能对人类有精神物质的助益。从现在已经认定的事实来看,最早开始于公元前1599年,那时,武王克商,周朝成为天下新主,要营建新的都城,经过周召公、周公反复查勘,认为选在“洛水之阳”为上,后来建成了洛邑,也就是最早的洛阳。那时,应该说没有风水堪舆学说,但是已经有了这种举动。无疑,这种堪舆的举动是从利于居住、利于取水、利于守御,利于驾御万邦选定的城址。应该说,从此之后开始有了风水堪舆学说的最初的理论。这反映在《尚书》《洪范》等篇中的只言片语中。

    这可能是风水堪舆学说的真正起源,也是科学的起源。

      

    从这一点来说,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祖先的这一份文化遗产,不能心浮气燥地指责斥风水为神鬼荒诞学说。其实,有无“神鬼”(指的是人的精神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凝结为可恃的形状)尚待为研究的课题,而对含有磁场学说的风水,斥为荒诞更不应该。退一步说,古人若在毫无由来的条件下扯下了风水这么一个庞杂而深奥的大工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对风水一学,绝不能置于漫不经心的态度。虽然,由于考古学的发展,它的实用性已经被人们认识和使用了。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将一定的地理、空间状态弄清楚,用于建筑、装修,也是大有益处的。

 

     那么,风水究竟对人类生活能不能发生影响。我认识一个老板,搞建筑的,他说他在“文革”那么严酷的环境中,还是偷看了《鲁班经》。《鲁班经》就是讲建筑物的风水选择的。后来,评借着一点建筑知识,他用集体的名义拉起了一只建筑队,现在已经年产值40亿了。

     他说他选择的房子的风水,利于己的只能获10倍之利,而选择利于集体的,可获100倍以上之利,而且六六大顺。苦苦思考了三天,依然选择了利于集体的。所以有了现在的这个成绩。

 

    我原先有一个办公室,一个风水先生看了(我弟弟总是爱搞这些东西),一定要我按照杨氏理论改一下。拗不过他们,让他们随便弄去,改了放花盆的架子,挪了地方,门也换了颜色,办公桌改了朝向,还给我加了“镇物”,我进去后,感觉是舒畅多了。心情好了很多。

    不到半年,他又让我改,改了之后,又顺畅了许多。将这一事情和一位搞文学评论的教授说了,他说:“那是个审美问题。而且你这个人一定是审美方面有不确定性,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

    我半信半疑,直到现在,还按着他的什么杨氏理论每半年重新安排自己的办公和宿舍,图个心情舒畅。

 

     由于有朋友有要求,我准备将《揭秘金皇陵》写完,大约要40篇左右。

     可是,考古学会齐心会长安排了我两个比较大的讲座,一个是关于“燕国三都”的考古过程和收获的;一个是关于辽国韩氏家族墓葬的,可能要影响一点进度。但是,将金陵的故事讲完是没问题的。

    我想着重讲人物,将人物的判断力的形成。讲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我将金史包括他们的墓葬挂在他们身上来说,来展示给大家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