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金皇陵

(2009-12-12 19:33:44)
标签:

文化

 

揭秘金皇陵之一

 

    今年春天,我受“首都图书馆”和“北京史研究会”邀请做关于“揭秘金皇陵”的讲座。最近“首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热心的把我讲课的录音整理了出来,并在《北京晚报》上连载,每周一次。金皇陵的发现和发掘是建国以来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也被评为2002年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但是由于全部资料还没有完全公布,墓葬和地宫尚未全部开放,特别是发掘过程当中有许多曲曲折折的故事,很有意思,为此,抽时间我把我的讲座重新整理发在博客,请大家评说。

 

    今天,我们来解密金皇陵。同时也解读一段北京历史,这是很关键的一段历史时刻。它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开端。

 

       要讲金皇陵先讲讲风水

    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遗址旁,大约4公里左右有个九龙山,山的形式是从上往下奔涌着九条山脊,就像九条苍龙入海一样,所以叫九龙山。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它,看正中,那有些苍茫无涯的高山,细看它前面是一座山,后面是一座大山。前面这座山,当地老百姓叫“皇陵尖”,就是它,下边埋着金皇陵的主陵。

    皇陵尖最早记载在《日下旧闻考》上。后面这座大山叫“连泉顶”。连泉顶是北京西山当中比较高的一座峰顶了。它靠着皇陵尖背后。在风水学上,这就叫做“玄武垂首”。自古以来,风水学说真正开始应该是在南北朝时代。大家都记得《三国演义》里面有个叫管辂的人,他是风水学说的开创者之一,再有就是晋朝的郭璞,写有《葬经》。管辂、郭璞真正开了风水之先,提出了“玄武垂首”的风水概念。

    玄武垂首这种地形非常难找,前边是陵墓,还要有山可依,所以金皇陵的选址选了一年多。

    许多同僚让我多谈几句有关风水的问题,因为我有两个对金陵风水的“戏说”。其一是认为金陵的风水是“重山迭水”,主400年一兴旺。而且举例说,金陵被选为帝陵首先是决定当朝的兴旺,之后,每400年,再兴旺一次。1234年金朝灭亡,到了1644年,410年,女真金朝的后裔满族(清军)入关统一全国。这是第二次兴旺。第三次兴旺应该是2044年。实际上,兴旺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吴仪在这里走出去当了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就是一个兆头。另外有一个不方便透露姓名的人,应该是满族,有可能主宰中国的政治大局。

    不过我声明,我这是戏说。但是,谈谈风水是题中应有之意。搞考古寻找皇陵,发掘皇陵,当然就要读点风水学说,乱挖一气是不成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皇陵是秦始皇陵,研究风水也该在这座著名的大坟墓开始。

    前面我说过,中国的风水学说产生在魏晋时代,代表人物是管辂、郭璞。那么,远在魏晋以前的秦始皇陵的选址具备不具备后世人们特别注重的风水因素呢?现在看来没有文字记载,可是,到秦始皇陵转转,放眼真山之真水,才觉得此陵之选也不是一般找个地方就行了。

    且看《大汉原陵秘葬经》说:"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

  就说这“来山去水”吧。

    秦始皇陵所在的山,众所周知名为骊山。这山上有温泉,风景看上去是相当的不错。突然脑际闪出一道风景线。

    原来,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主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活剧,有人说,就是褒姒这一笑,葬送了西周王朝,美女是祸水从此有了定论。我说此事如果是真实的,那周幽王还真够痴情的了。

    按理说,这是个不详的地方,怎会将陵寝选在这里?

    在这里我还听说了一个传说故事。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游览,与神女相遇,竟然调戏了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这样秦始皇很快生长了一身的烂疮,使秦始皇痛苦无比。

    这是一个传说很久的神话故事。这是骂秦始皇,诅咒秦始皇的人编造的。当时流传的这些故事,虽然是编造的,但是,往往不是空穴来风。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瓜葛,有些缘份。

    我搜索了一下,秦代人已经把墓地的选择看作是一件大事,是和于子孙后代有关的大事。秦始皇对自己的陵墓修建时很关注,先后指定吕不韦、李斯这样在朝廷领班的人物来督造。秦始皇是企图将国家传之于自己身后万世的帝王,他对墓地的位置重视是很自然的。

    所以,秦始皇的陵墓选址一定有说道,有研究。

    人们以为秦始皇陵是“依山造陵”的典范,现在看来这个结论不够全面,也不甚确切。从风水学的角度看,应该说秦始皇陵是“依山环水”造陵的典范。

    秦始皇陵园南面依骊山,北临着渭水,这是游览秦始皇陵都能看到的事实。然而在秦始皇陵的东侧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现在这道水虽然小了许多,还是依稀可辨。听管理人员讲,夏天雨多的时候,能见到潺潺流水。

    一路行来,可明显看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的旧道,看出水由南向北流的。

    根据记载,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现在能够看到的残高2至8米。可惜,水几乎没了,今年春天以来,这里还一直没有下雨。

    就是研究和守护秦始皇陵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

    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此外,在陵园东侧,当年还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

    这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

    《三秦记》曰:“郦山西北有温泉。”

    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的,也就是相连的。

   

    由此不难发现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依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这种将自然山水改造成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形势,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水观念,或者就是秦始皇的风水观念。和自金朝以来要求的风水“三山环抱、二水分流”有着极大的差别。

    有些像依山修建设防的城池,三面环水,可以看成是护城河。

    从思维大势上来看,也应该是这样。秦始皇是靠武力取得天下,他死后的墓葬当然是从这个角度安排自己的墓葬。

    看来,后人利用《周易》等古文献造出来的风水学说,特别是当今流行的江西学派和秦始皇陵的风水更是大相径庭。这些人和秦始皇的思维肯定是不一致的,秦始皇是实用主义哲学,他的坟墓也是符合实用主义的要求的。

实际上正是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特征,为后世选陵的规则树立了样板。也就是说,“风水堪舆”先出现了典范,样板,之后才有了理论。

  

    这种“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代帝王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也都基本上继承了“依山环水”的建陵思想。一直到郭璞时代这种风水观才得到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