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德恒博
王德恒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89
  • 关注人气:1,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色芦苇作证,虽然晚了治理还是有效的

(2009-11-02 22:09:02)
标签:

文化

 

 

《大辽河》第八集芦苇作证  治理有效

 

   大海太博大了,它用友善的蓝、深情的蓝来迎接辽河的到来,辽河的水浪终于达到双台子河口海滩,尽管今天的辽河水远没有以前那么清澈,可它依然不离不弃。

   走在双台子河口的红海滩上,充耳可闻鸥鸟咕嘎的叫声。

   红海滩真是广阔,像一个喇叭形的红地毯,红色的碱蓬草长得很旺、挺直、厚密,在双台子河口长达118公里的海岸线边,有浅海滩涂二十多万公顷,芦苇荡达八十六万亩,红色碱蓬草海滩九万多亩,其中的芦苇荡是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海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海滩,它无疑是辽河的亮色与骄傲,然而仅仅二十年前,这片被人们称为辽河大地上“肺”的湿地,却完全是另一方景象。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大搞农业开发”的号召下,双台子河口海滩诸地一时成为垦荒造田的重点,于是“聪明人”想到了辽河口这最后一块宝贵的处女地,可以“向河口或海口夺粮”,跟着这异想天开的创造奇迹,几百万亩围堰造田的开垦启动了,约有近四十万亩的自生自长的芦苇荡被翻了个底儿朝上,海滨、河口湿地被填平,然后灌水种稻,芦苇荡、红海滩,以及双台子河口的海滩湿地、河滩湿地,被开垦成稻田的地方,最后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因为这里的土壤、气候根本不适宜水稻田生长……面对多年的歉收,多年的连续失败,“聪明的决策者们”还是不肯承认这是对大自然和辽河的亵渎,又改为筑起连贯东西的拦海大坝,将湿地改成旱田,再划块儿将垦地分割,变成养蟹田和养虾场……,但随之而来的是拦海大坝附近的滩涂滋生了大面积的碱蓬草,形成了九万亩广阔的红海滩。

  

    可是,在2001年9月的两场降水后,红海滩中的碱蓬草竟然大片地瘫倒在海水中!血红色变成了枯黄色,海滩上一片荒拓、疮痍和萧瑟,数万亩的碱蓬草竟如此地不堪雨击,几乎全军覆没。

   专家们研究后认为:碱蓬草不是风吹雨打倒致死的,其根本的原因是水中盐碱度过高。过多的盐碱“烧死”了碱蓬草,也有人认为碱蓬草死亡的原因在于红海滩中的两个辽河油田的钻井平台,钻井平台筑于拦海大堤之外,有两条通往钻井平台的T形矿渣筑的道路,与陆地相连,这两条T形路,犹如两条横亘在水中的堤坝,让流向东岸的双台子河水流速变缓,增加了泥沙的沉降,从而使北岸的海滩逐年加高,海潮已很难再浸泡到碱蓬草了,故而碱蓬草变得枯萎,2001年秋天的两场降雨,不过是加速了草亡的速度而已。

    情况的危急惊动了有关部门;拨款、规划出保护地、退耕还苇、退耕还湿地……科学的举措,补救的及时,恢复了景观。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哪怕是在辽河的历史上也只是短短的一瞬,可红海滩的一枯一荣,一生一死却活生生的告诉人们生态平衡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不可亵渎。

    这就难怪为什么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津津乐道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双台子河口的入海处,有一条通道连接着龙宫,龙王有个女儿叫红袖,她天生丽质,乖巧懂事,龙王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小心地呵护,不让她离开龙宫半步,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16岁的红袖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龙王上天庭议事,龙王放心不下红袖,千叮咛万嘱咐,不让红袖离开龙宫半步,红袖满口答应,龙王才放心地走了,可她一个人呆在龙宫实在寂寞,正在她百无聊赖的时候,远处响起了如泣如诉的芦笛声,她顺着声音找到了岸边,滩头正坐着一位后生,伟岸英俊,就是满脸写着惆怅,原来,这后生叫芦生,是个孤儿,早晨出海打鱼,晚上便到这里吹芦笛,他随决拨根苇杆,就能吹秦出动听的乐曲来,红袖看着芦生,顿生爱意,于是,她每天都到这里偷偷地听芦生吹芦笛。

    可是,每次回到龙宫之后,她就难以成眠,最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和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芦生对红袖也一见钟情,二人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红袖还特意从龙宫带来了翠绿的珊瑚草,白天,芦生出海打鱼,晚上,二人就坐在岸边的珊瑚草上看星星、看月亮。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龙王办事后回到龙宫,知道了红袖的事,他万万没想到一向循规蹈矩的女儿竟早已成了人妇!盛怒之下,他决定在芦生出海打鱼的时候在海上掀起了巨浪,结果芦生葬身大海,红袖悲痛欲绝,天天以泪洗面,泪哭干了,眼睛里竟流出了鲜血,鲜血染红了翠绿的珊瑚草,从此,珊瑚草变成了殷红色的。

    珊瑚草艳如朝霞,红似火焰,因为它是红袖和芦生心中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更是美丽的龙女—红袖的化身。

    在双台子河人的心中,这位在上天不见经传的红袖是最美的神,他们究竟是钟情一个传说还是守候这一份情节。

   

    在综合治理大辽河的过程中,辽河人首先恢复了红海滩,仅仅几年在生态得以恢复之后,这片湿地马上回馈了人类一片繁茂的芦苇,似乎一夜之间这曾经的苍凉便恢复了生机。

    黑嘴鸥见证了这一切。

    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他的花园中饲养了五种珍禽,其中之一是一种头部和喙均为黑色,而在眼后生有一道显著白色半圆的黑嘴鸥。

    然而,尽管从18世纪至今,有数以百计的记载、图画和诗文表明这种鸥禽曾经频繁出现在中国境内,到李商隐的故乡及附近地区探寻这种鸟儿蛛丝马迹的鸟类学家却一再失望地空手而归。

    直到1871年的冬天,一位名叫罗伯特.斯汶霍(音)欧洲探险家声称在厦门沿海地区看到了这种鸟类和它们的巢穴,并将它命名为“闲步鸥”,(Saunter’s gull)。

    上个世纪70年代,有消息传出说在蒙古界内出现了黑嘴鸥的踪迹,研究人员搜寻它的热情再度高涨,一些专业鸟类学家满怀希望地定期前片蒙古进行实地勘察,却终究一无所获,于是,世界自然(香港)基金会的执行总裁,鸟类学家大卫?梅尔维里(音)正式宣布: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其聚居地点仍然不为人知。

    可今天珍惜的黑嘴鸥却在红海滩安家落户了,可见现在红海滩生态恢复初见成效。令人欣喜,值得思考的是过去投入的资金,以及开发养殖业所获取的利益及税收,这三项加起来,同由此而毁坏的生态环境及其治理——恢复生态所花的资金孰多孰少,已不难在科学与环保的天平上比较出分量,而且向优化治理所花费的时间代价,就更长了!由此,人们越发感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以不科学或少科学的措施开发,以毁坏环境为代价求利润,然后再以更大的投入去治理环境——这就是以往长官意志非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怪圈,如今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生物链和谐相处为目标的方针政策,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的、合理的方针政策下在盘锦市提出,争取到2020年实现退耕还苇四十方亩,以恢复生态环境的原生状态,近期内,通过挖掘降低海滩高度,使海水能够漫溯上堤,对失去的红海滩给予人工采籽播种……这一切,给我们以些许的安慰。

    哦!红海滩你见证的难道仅仅是历史吗?

 

镜头提要:

【1】  航拍大海的空镜

【2】  双台子河口海滩

【3】  红海滩航拍大全、升降、平移等

【4】  当年开垦海滩的一批资料、照片等

【5】  碱蓬草枯死的镜头

【6】  辽河油田钻井、平台

【7】  情景再现,龙女的故事

【8】  黑嘴鸥的各种资料

【9】  内蒙草原镜头

【10】      航拍红海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