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尽量挤时间看《百家讲坛》袁腾飞先生讲的《两宋风云》,感觉很有味道。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历史事件表述的不够详尽。所以,也是挤时间,将听后的体会写出来,供朋友们参阅。
宋钦宗并非孬种(之一)
历史上对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往往“钦徽二帝”并提,都被认为是无能软弱,昏聩有加,才导致了亡国并成为金国的俘虏。
细观史书,忽然发现并非如此。或者说宋钦宗是尽了力的。
镇定部署
坚守都城
在金兵南下到河北定县时候,宋徽宗无法收拾残局,又想躲避金兵的进攻,又遇见李纲等人劝退的情况下,在二十三日让帝位于太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
年轻的宋钦宗(25岁)尽管哭闹着不愿在这个时候继承帝位,但是他知道当这个收拾残局的皇帝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时候,当他坐到了龙书案后面的时候,他揩去了眼泪,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颁布大赦令,起用种师道、何灌为都统和副都统领军,用吴敏为门下侍郎。而且亲自动笔写下手诏,命令河北、河东诸州军严加守备;又以梁方平率兵守浚州,以何灌率兵二万守黄河。
到了二十七日,宗望军攻占了信德府。《三朝北盟会编》卷26载:
金军听说宋徽宗将皇位“内禅,军中大惊,犹豫未敢行,恐南朝有备,意欲还师。”
也就是说,金军听说了宋钦宗即位,很害怕的,准备班师回朝了。可惜的是很熟悉宋廷内情的郭药师劝金军统帅完颜宗望说:“他们未必有所准备。汴京可是特别富庶豪华的,宫廷里的财产,美女多得不可胜数,你们觉得燕京已经很富庶了吧,但是燕京和汴京那是没法比的。现在咱们的大军势如破竹,应该乘势前进,急趋大河,宋朝的将士必破胆,可不战而还。就算他们有准备,也可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那时回朝也不算晚。”
这一番话打动了宗望,使他下了继续南进的决心。随后,进入了第二年的正月,金兀术兵占汤阴县,大杲军占宋浚州,迪古补兵占黎阳。金兵渡黄河,宋内侍节度梁方平不敢与金兵战,单骑逃跑,其部下兵七千皆溃散;宋步军指挥使何灌率兵二万扼守河津,亦不能支,退守汜水关。金兵追击,汜水关又失,何灌引余兵退至开封。
金兵打过了黄河,宋都城内外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正月三日,赵桓决心亲征,写好了诏书,准备亲自上前线打仗。这时,徽宗于次日(四日)早晨带着他的亲信童贯、蔡攸、朱勔等人逃出汴京。
宋钦宗本来也可以逃跑的,有的朝臣主张皇帝出逃奔陕西,效法当年的唐肃宗。白时中、张邦昌等人主张逃往襄阳,有的主张坚守首都,莫衷一是。有些官吏弃官而逃走,“是日,尚书张劝并卫仲达、何大圭等五十六人弃官而逃。”
当此混乱时候,宋钦宗很镇定,他于五日任命尚书右丞兼知枢密院事李纲为亲征行营使,主管侍卫步军司,以太尉曹连曚为亲征行营副使,并出榜招募武勇人等,方消除了白时中、张邦昌等人主张逃往襄阳的影响,使汴京安定下来。正月六月,宋钦宗又采纳李纲的建议,暂不亲征,加强京城守备,任命李纲为御营京城四壁守御使。七日,宋都汴京戒严,大治城守。“以百步法分兵备御,每壁用正兵万二千余人,而乡保甲居民厢军之属不预焉。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擂石、备火油,凡防御之具,无不毕备。四壁各有从官、宗室、武臣为提举司,诸门皆有中贵大小使臣分地以守;又团结马步军四万人为前、后、左、右、中军,各八千人,有统制、统领、将领、步队将等日隶习之。以前军居东水门外,护延丰仓,有豆粟四十余万石,其后勤王之师集城外,赖之以济;以后军居兴宋门外,占樊家冈,使贼马不敢近;而左、右、中军居城中,以备缓急”。可以说,在金兵达到之前,短短时间里,在钦宗有效的指挥下,汴京的防卫准备就绪。
宗望兵渡过黄河到达宋都城下的时候,他遇见了严阵以待的宋军。
以战求和
暂度危难
七日晚,金兵以火船顺汴水而下,攻西水门,李纲等率兵二千人迎敌,激战至天明,打退了金军。八日晨,金兵又以云梯渡壕堑攻封邱酸枣门一带,李纲等率官数人登城督战,以擂木弓弩防御,烧云梯数十架,金兵又被打退。
当然,钦宗也不是逞一时之勇,他要从全局考虑退军之策。于是他派遣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为金军前计议使,高世则为副使,去宗望军中议和。八日,宗望以吴孝民为金军使节进入汴京,双方开始和谈。至正月十四月,钦宗与金达成和议誓书。按此和议,宋朝除了交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疋外,每岁输一百万贯,同时,以皇弟康王赵构及少宰张邦昌至金军前为质。赵构后来被换成了赵枢。
至此,金军停止攻城。
钦宗松口气的同时,他严肃清理内部。首先将祸国殃民的妖道林灵素贬黜。然后开始对“六贼”下手。派兵包围了奸相王黼的府邸,抄其家得金宝亿万。先流放王黼于衡州,不久,又差人杀之于杞县南十里的负固村。
取胜心切
《周易》误国
正月二十日以后,宋诸路勤王之师陆续到达汴京城下。比较重要的有,宋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及统制官姚平仲,他们率领的径原秦凤路是陕西兵,多年和西夏对抗,多次获胜,保障了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定,是宋军中最为英勇善战的精兵。
大约正月二十五日左右,钦宗召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等大臣及将领在福宁殿商议用兵之策。
紧接着召开军事会议,李纲认为:金兵张大其势,其实数不过六万人,又大半是奚军、契丹、渤海杂种,其精兵不过三万人。咱们的勤王之师集城下二十余万,是他们的数倍。
如果控制河津、断绝金军的粮道、宋军严守纪律,不许抄掠百姓。然后分兵收复北部被金军占领的州郡,用重兵包围敌营,坚壁不战。他们小股骑兵出来就打。等到他们粮草没了,人也疲劳了,然后以将帅突袭把和议的誓书取回来,让他们归国,到黄河后,趁他们半渡时出击他们,这样肯定会取得胜利!
“上意深以为然。”
也就是说宋钦宗非常同意李纲的说法。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宿将种师道的支持。如今看来,李纲这番谋划也确实振奋人心,当然“君心”也更加振奋。
但对于何时出兵,各个大臣主张不同。种师道认为应该在春分后出击。他的这个主张是正确的,因为当时天寒地冻,金国军队全身皮衣皮铠,据出土文物证实,当时也有了皮手套,而且由于生长于东北,也都耐寒。宋军可没有这些,据有的史料记载,当时的开封特别的冷,有的勤王宋军手冻僵了,连刀矛都拿不住,如何打仗?而姚平仲则说,军士们都想快些出战,对扎营不战已经有了怨言。急于取胜的钦宗秘密地找姚平仲和大将杨可胜商议,让他们出兵袭击金军牟驼冈大寨。
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用术士楚天觉克择劫寨之日,漏语于数日之前,都人户户知之。又植三大旗于开宝寺旁,皆书为御前报捷字,仍于封邱门上张御幄以俟车驾临受俘获。都人填隘于衢路顒待捷音。”
术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周易》、《奇门遁甲》等方法看风水、算卦、定吉凶时辰、用生辰八字卜算命运的那些人。这个楚天觉看来是个出名的术士,所以连出兵这种大事(也是极端机密的事情)也找他来算。
结果,他取得得胜之日为二月丁酉(一日)。你算了也就算了,偏偏认为就是真实的胜利了,还弄得满城人人皆知。这还不算,还立了三竿得胜大旗,又把皇帝用的“御幄”、“车驾”放到封丘门等待姚平仲、杨可胜得胜抓了俘虏前来献俘。
简直就是喊叫着告诉金军:初一晚上,我们劫你们的大营了,你们等着挨抓吧。
如此张扬,金军哪有不知之理。于是设下埋伏,专等劫营宋军上钩。结果是宋军7000劫营军几乎全部被消灭,杨可胜被俘,姚平忠不知所踪。
此败之后,投降议和的主张又占上风,宋援兵二十万众无能为战。李纲由是罢去,种师道也被罢官,虽经一些官僚、太学士等上书请再用,终不能得。主和派的李邦彦、向时中、张邦昌等得势,乃依原签盟约。金兵遂退。二月十一日,金东路兵携人质肃王等并得到的犒军银两后退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