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凤棺疑云》之质疑(一)

(2009-06-27 12:47:53)
标签:

文化

 

 

          

 

    内蒙通辽图尔基山出土了一座华贵的墓葬,被评为“200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考古发现过程以及那些精美的出土文物。由于没有发现墓志,那神秘的女性墓主引起人们极大地关注——她是谁?怎么会有如此豪华的陪葬?而墓室为什么又如此狭窄简陋?从墓中情况看又是匆匆下葬,这又是为什么?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研究解答。

第一个猜测来自内蒙文化厅文物处的王大方处长,他从种种迹象判断,此墓主人是辽太祖长女“质古”。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不可能是质古,而应该是辽世宗的妹妹“阿不里。”

 

    不久,经过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所对墓主进行DNA检测后认为不可能是质古,也不可能是阿不里。由此,王大方先生由发表文章认为是耶律阿保机的妹妹余庐睹姑。

 

    其后,中央电视台又采访了我和王大方先生,虽然让我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但最后以吉大边考所的结论为依据,将我们两人的观点全部否定。说墓主此人和皇家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地位甚高的大萨满。这部连续6集的《凤棺疑云》的专题播出,收视率很高,造成很大的反响,而且给人的感觉是这个问题已经定论。而且有关辽史正在研究之中的许多问题似乎也定论无疑。

 

央视《凤棺疑云》之质疑(一)

打开棺盖时的情景

 

 

    无疑这不但不是客观的科学的,也是不严肃的。更重要的,这个专题片还存在诸多常识性的错误。为此不能不辩。

 

    专题片是2008年1月4日开始播出的,对其中提到的许多问题,笔者尽量抽时间进行材料搜集研究,也使用了一些测试手段,事情过去了一年多,将结果在这里公布。

 

一、述律太后的姓氏族属问题是关键

    不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王大方先生和吉大边疆所都认为述律太后为回鹘人。根据来自于《辽史》的记载。

 

    《辽史外戚表》“序”:“契丹外戚,其先曰二审密氏:曰拔里,曰乙室己。至辽太祖,娶述律氏。述律,本回鹘糯思之后。”《辽史后妃传》中也有同样的表述。

 

    由于有了源于“正史”的这条记载,述律氏为回鹘的血统就成为了事实。

 

    实则不是这样,《辽史》在这里不是误记,就是失察而犯的错误。

 

    在《契丹国志后妃传》直接记载“述律氏,契丹右大部人。”

    在《妙行大师行状碑》中,通过对妙行大师先祖的追述,也表明述律氏也是出于契丹族。

     志文曰:“师,契丹氏。讳志智。字普济。国舅大丞相楚国王之族。其祖久随鉴辂。”

   

    这里的“师”就是指的妙行大师。

   

    妙行大师何许人也?她就是辽代“圣宗皇帝之女、兴宗皇帝之妹、懿德皇后之母”!

    

     据《辽史•公主表》,她是辽圣宗和钦哀皇后的第二女,名叫岩母堇,开泰7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后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辽道宗年号)初,加大长公主,清宁5年(公元1060年)去世。

    

    历史上她婚姻不幸,先下嫁萧啜不,后改嫁萧海里,夫妻不和,离婚;又嫁萧胡睹,不谐,离婚后嫁韩王萧惠。她笃信佛教,捐出自己的私宅改建寺院,被道宗皇帝赐号妙行大师。北京西便门外的大昊天寺有一所下院,即塔院所在,称为“隆恩寺”,妙行大师圆寂后就葬在这里。妙行大师还有许多弟子,著名的秦越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辽代契丹族,只有两个姓,一为“耶律”,是皇族之姓;另一就是“萧”姓,是后族之姓。述律太后的“述律”来的特别突兀,整个辽史也只此一例。但她的家族却是萧姓,她的哥哥名为“萧敌鲁”,封为楚王,辽国的“北府宰相”。

 

    妙行大师的先祖就是这位“国舅大丞相楚国王之族。”以此上推,述律太后当然是契丹族人。

    《妙行大师行状碑》是乾统八年沙门即满撰写,当代人记当代事,当不会有误。

 

    但是,“述律“这个姓氏怎么出来的呢?怎么和回鹘联系上了呢?

实际上,述律氏和耶律氏是同出一源。

  

    关于契丹姓氏的来历,《辽史国语解》:“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两姓矣。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译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辽史部族表》“序”:“部落之名,姓氏之号,得其音而未得其字,历代踵讹,艰于考索。”这说明金代时的陈大任和元代脱脱修《辽史》时,对此已困惑不解。他们已经不能准确记述契丹的姓氏了。

 

    中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部族名称和姓氏经常与其所居之地的山水之名有密切联系,契丹人的耶律姓和述律姓应与今西剌木伦河有关。《新唐书》:“契丹本东胡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杰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契丹。”

 

    所谓潢水,即指今西剌木伦河。“西剌木伦”是蒙古语的音译,“西剌”意为黄色,“木伦”亦译做“沐涟”,意为河。西剌木伦即黄河之意。为了与中原的黄河相区别,史家多译做潢河、潢水。经契丹文字专家们研究证明,契丹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与契丹语有传承关系,故“西剌木伦”应来源于契丹语。“西剌”亦译作“西喇”、“昔剌”、“失剌”、“佚剌”、“迭剌”。《后汉书》、两《唐书》所记的饶乐水、弱洛水皆指今西剌木伦河,“饶乐”、“弱洛”是 “西剌”、“佚剌”或者“迭剌”的音转。北京房山有饶乐府村,是唐玄宗时期内附的奚人和契丹人开衙立府的地方,但“饶乐府”并不是新起的府名,而是从饶乐水旁的饶乐府直接带过来的。已有多位专家论述,不赘。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应该出身于迭剌部“世里”氏族聚落。“迭剌”、“世里”应为“西剌”的汉字异译。世里氏、迭剌部即“黄河氏族”、“黄河部”之意,其氏族和部落皆因西剌木伦河而得名。

《契丹国志族姓原始》:“契丹部族,本无姓氏,惟各以所居之地名呼之。婚嫁不拘地里。至阿保机变家为国后,始以王族号为横帐,仍以所居之地名世里着姓。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注云:“今有世里没里,以汉语译之,谓之耶律氏。”

 

    按,“世里没里”即西剌木伦之异译,世里没里汉译之谓耶律氏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阐述应是:世里,是耶律的不同汉字音译。但这条记载却为耶律姓氏来自西剌木伦河的名称提供了文献依据。“上京东二百里”正当今西剌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亦即《辽史地理志》所记的永州之地。那里正是传说中的契丹始祖奇首可汗与驾青牛车的“天女”相遇为配偶而生八子的地方。

 

    《辽史太祖纪上》记耶律阿保机是“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士(乡字衍)”。据《辽史国语解》,“弥里”意为“乡之小者”。在氏族社会,乡与氏族几乎是同义语,由此亦可证“耶律”即“世里”。

    而“世里”对“述律”的音转更加接近。《辽史》记载,“述律”曾经称为“审密”,“审密”和世里是音转,研究者多数认同。述律的祖先就是来自于世里,再变审密,后变述律,也是合乎族姓的发展变化规律的。

  

    唐代武则天时期与李尽忠一起举兵反唐的契丹首领孙万荣即出自审密氏,著名史学家蔡美彪在《试说契丹耶律氏萧氏之由来》(《历史研究》,1993)认为“孙”即“审密”,“石抹”也是“审密”的异译。因而断定“孙──审密──(中间应该加上世里-述律)萧──石抹只是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汉译”。

 

    “审密”“述律”是“世里”不同的读音,“抹之”是金朝时期改的,也是从因转而来。耶律氏、述律氏都源于世里。也就是契丹族的早期居住地,各氏族之间通婚,其中大长房少长方都属于述律氏,都和耶律氏通婚。而述律氏上溯到唐朝,就是孙万荣的后代。审密、述律、萧、石抹(金代)、舒穆鲁(清代)是辽代后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姓氏,是一脉相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