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葬的大金帝国(7)
(2009-02-05 09:10:5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发掘历史 |
冰葬的大金帝国(7)
——孔子讲女真族遥远的故事
冰洞中由于有人工痕迹,或者几百年的气温变化,可以辨识的大约有6具冰棺(或者说类似冰棺),基本上都冻结在了一起,只是从耶律打洞的入口处掏出一具冰棺,其它的尚不能动。文物部门就地保护是最正确的方式。不能因为开发旅游的需要而对没有先例的文物轻易发掘,否则容易造成破坏。只有就地保护才是正确的选择,待科学研究到一定的程度了再动不为晚矣。(以上是回答梦幻女王)
目前,对已经切开的冰棺和内中的标本怎么办的问题。
有四个办法:
1、既然在保持原来的温度基础上取得了样品,应该还是放回冰洞,维持文物的本来面目。
2、出大资金,遍约国际专家,进行部分复活试验。
3、利用体细胞,克隆出完整的活性细胞,再植入志愿者的卵子(多几个志愿者多植入几个也行),通过“借体复活”的手段,认识死者(冷冻者)的确切身份。也就是说通过克隆手段再生了他。 2月3日各种媒体报道,我国(烟台)已经成功克隆了体细胞培养出来的胚胎。实际上据笔者了解,早在2——5年前,已经有的单位克隆出来了体细胞,并且在体外克隆出来了几个人体器官。也有科研机构利用体细胞成功培育出来了人的囊胚,囊胚是胚胎的早期形式。只是没有报道而已。在日本、新加坡都有成功的先例。
4、已经得到冷冻者完整的DNA了,将主管记忆和思考的100多个基因组(目的基因),以病毒为载体,植入志愿者的细胞,进行体外培植和扩增,再回输体内,通过现代人来复活冷冻者的“记忆”和“思维”。
其它方面就是对历史和文物的研究了。
在文献中最先讲到女真族的是孔子。
大约春秋时期,一群隼鸟飞到陈国宫廷的上空,一只受了伤的隼鸟掉在宫廷院落里,伤口还挂着一尺多长的楛矢。
当时陈湣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四处寻问。正好担任鲁国司寇的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陈湣公知道孔子博览群书,精通典故,便派人去请教。孔子说:“这群隼鸟从很远的地方飞来,鸟身上的楛矢是肃慎人造的。过去周武王灭殷,国势强大,鞭及九夷百蛮,四方属国都来朝贡,北方的肃慎进贡了楛矢石砮,石镞长约一尺八寸。周武王把肃慎献来的楛矢石砮,赐给分封陈国的女婿胡公,以表彰长女的美德。在周武王时,同族亲属分给珠宝,异姓诸侯分给远方来贡的珍品,以示周王室的恩惠。陈国一定受赐过‘楛矢石砮’,你们可以到仓库里去找。”
果然不出孔子所料,在金柜里找到了肃慎的楛矢石砮。陈湣公这才知道很早以前,在东北就有会制造“楛矢石砮”的肃慎人。
“楛矢石砮”,楛,读音HU,护,去声。不过,很多人读为“苦”,也不能算错。在电脑上打ku,也能打出这个字来。
楛,就是桦树。楛矢,就是桦木秆的箭。
现在有的厂家生产的箭,也是桦木秆的。
桦木性好挺直,不易弯曲。牙签,筷子都用桦木来做。
东北自古就盛产桦木。
石砮,就是石头箭头,我在吉林市博物馆看见过实物,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也有三千年左右的。都是青石磨制的。
许多史料记载,这种楛矢石砮,是“鸣镝”,就是将箭头磨出孔来,在飞翔中,由于风的作用而发出响声。这只是猜测。因为至今没有见到实物。
史料记载,“鸣镝”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发明的,是铜质的,这个东西有出土文物,史料和文物相互印证,是没错的。
有人说这种楛矢石砮还能沾上毒药,中者速死。
我查阅了大量史料,靺鞨时期的所谓沾毒石砮,就是将人的粪尿煮沸,将石砮浸泡,泡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大。虽然不能沾上就死,但引起溃烂是必然的。
唐太宗征伐高丽,黑水靺鞨发兵支援高丽,安城之战打的特别激烈,唐军吃了这种石砮很大的苦头。那时有的将领为中箭的士兵吮吸伤口是了不起的事情。
《山海经》中<大荒北经>写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不咸山”是在战国的时候长白山的称谓。陈湣公见到的楛矢石砮。 生活在长白山的古老部族肃慎氏特制的弓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这件事,是长白山先民与中原建立文化联系的见证。近些年来,白山市一带的一些农民在上山种地时,还常常挖出骨针、石斧、石刀石镞等旧石器时代的工具,说明在更遥远的年代,肃慎的先人已经在白山黑水一带生活了。
我个人认为属于红山文化系列的牛河梁文化,有大部分是肃慎文化的源头。也就是中原黄帝时期,肃慎的势力达到过辽西。
舜的年代,肃慎和山戎一起都臣服于中原,奉戴舜为宗主。
周武王周成王时期,肃慎都来进贡过“楛矢石砮”。以后这种记载不绝如缕。
我大约数了一下古籍中对肃慎的记载,即有《史记》、《逸周书》、《尚书序》、《国语》、《左传》、《三国志》、《册府元龟》、《北齐书》、《魏书》、《隋书》、《三朝北盟汇编》。名人提到肃慎的有司马相如、李德裕、乾隆。
在肃慎庞大的族群中还分别产生了称为挹娄、勿吉和靺鞨的族群,留下了建国治理北疆的辉煌历史。
至于“女真”这个族名,是契丹人对“肃慎”读音上的音转,并且被记载下来。《辽史》等书称呼女真为“女直”,是因为辽兴宗的名字叫“耶律宗真”,皇帝用“真”当名字了,别的人包括民族也不能使用这个字了。所以,一段时间,女真称为“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