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宁德(上金贝)八仙顶、南漈山一日游

标签:
原创摄影上金贝南漈山旅游休闲老猫侠 |
分类: 户外行走集锦 |
【原创】宁德(上金贝)八仙顶、南漈山一日游
——老猫侠
宁德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是典型的畲村,意即坐落在金溪背面的山上,居住着80多户300余人,至今完好地保留着畲族的传统文化——畲语、畲歌、畲民服饰、畲家习俗。被评为宁德十大最美乡村之一,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原先的上金贝是寂寞的,因是否存在建文帝陵寝而掀起了阵阵波澜。虽然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展现在眼前的路标以及正在大兴土木建造的这一切,好像使人相信这已经是确定的事实。
2009年8月25日至27日,南京大学明史研究专家潘群教授、马渭源等来此实地研究考证,认定福建宁德市上金贝村的古墓就是600余年来无数人苦苦追寻的建文帝陵寝。这一爆炸性信息迅速被海内外媒体刊载转播,上金贝这个小山村顿时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2009年9月18日,福建电视台“新闻追追追”栏目曾经邀请3位嘉宾对宁德上金贝的古墓是否建文帝陵寝的话题开展激烈的讨论。来自宁德方志委的老李首先根据地方志及相关资料认为目前就断定为建文帝陵证据不充分,但不否定存在的可能性。福州地区的唐希、林焱两位先生认为有此可能性,但需要进一步考古论证。后来海峡都市报于2009年9月30日A5版报道了福建文物局组织专家考证的结论,认为上金贝古墓与建文帝无关。可是南京等一些外省专家和宁德当地有关部门并不接受此定论,现在这场争论还在延续之中。
金浿寺旧名金邶寺,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是宁德现存最早的千年古寺院之一。寺周围散布的许多石柱、石础、基石表明,这里历史上曾建有多座寺庙。少年时曾在这里读书的明朝刑部尚书林聪曾赋诗曰:“古刹嵯峨倚碧阿,十年风景近如何。香兮泉水通鳞沼,绿染苔衣上石坡。习静自知尘俗远,相逢还喜旧僧多。他年又复朝天去,樽酒何当一再过。”
从金浿寺出来先奔涌金石而去。《宁德县志》中记载,明金邶寺僧人元定《十奇诗》“地因涌金见招提”。民间有个传说,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上金贝村有个钟姓村民,在南山招提的一块大岩石下石洞里发现一堆无主铁条,于是他每天都去取一担铁条挑到一家蔡记打铁铺按当地铁价卖给店老板。当挑到第五担时,蔡老板把他叫到里间屋里悄悄问他:“上面还有多少?”他说:“没有了,这是最后一担。”老板紧张地说:“你赶紧把这担铁条挑回去远走高飞,这铁条里面裹着金条,千万莫让别人知道,不然会有性命之忧!”他吓出一身冷汗挑着担子赶紧回去,第二天就带着家人搬往别处。那个蔡老板也关了打铁铺搬到宁德城关,后来成为宁德500余年来的首富。这是民间流传的金浿寺十奇之一“涌金石”以及“地因涌金见招提”诗句的由来,有人认为这就是建文帝当年的藏宝之一。
八仙顶又名碧岩峰,海拔约800米,以山秀、峰险、洞奇和动人的八仙传说而闻名,最著名的八座岩体山峰好似形态各异的过海八仙。民间传说八仙羡慕此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动了凡心齐聚此处看书、下棋、练功、聊天、喝酒、讲道等,乐而不归,因此有了八仙顶这个胜迹。
攀登到八仙顶午餐休息之后,我们下山回到上金贝畲家寨停车场集中,然后前往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南漈山游览。南漈山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宁德市城关西南面1公里,开发于宋代,宋时在飞泉寺的原址上建有道观,明、清时期重建飞泉寺、龙湫寺、南峰寺。陆游、朱熹、戚继光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山幽水秀,奇景深藏,野趣盎然,还有那寒潭,跌水、溪涧、瀑布,无不显示着其精华“南漈飞淙”,是《聊斋》电视系列剧的开机地和《翩翩》、《花姑子》两集的外景地。游客到了宁德一般都会去南漈山看看,虽然它离繁华的闹市很近,可是踏进山门往山中行走时,马上会感受到这是闹中取静的一方宝地。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走遍南漈山,只观赏了半山的风景,留下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