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摄影】漳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
——老猫侠

赵家堡,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由赵家堡、诒安城、新城(蓝廷珍府第)组成的“湖西·五里三城”著名人文景观,已成为史迹旅游的新热点,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往采风探秘。赵家堡规模恢宏,建筑类型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深厚,被列为福建十个最美的乡村之一。门票每人10元,60岁以上半票,70岁以上免票。1985年10月,列为第二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自网络的图片,赵家堡平面图。




赵家堡,一座具有防御性质的居民建筑群。旧志中称“官建”的为城,“私建”的为堡,故称其为赵家堡。资料记载,这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仿照古都汴京的布局立意建造的防寇城堡。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始建,又于万历四十七年、崇祯七年扩建外城墙。城中部有5座并列的府第,俗称“官厅”。按南宋临安凤凰山下的皇宫仿建,每座5落,后落双层,共有150间房。据说现在赵家堡古建筑群内还住有100户600多名赵氏后裔,我们看到的多数都是留守在堡内的老年人,很多年轻人已经搬到外面去居住了。




一座神奇的城堡,四个城门令人奇怪的“错位”,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朝北方,甚至把南门封堵起来,城堡内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朝着西北。东门为“东方钜障”,西门为“丹鼎钟祥”,奇特的是南门,与东、西、北门相比,南门城门宽仅1.2米,门外建一瓮城,瓮城门用条石堵住,仅留宽0.8米、高0.2米的缝隙。北门为“硕高居胜”,设六角形瓮城,立有赵范“硕高筑堡记”石碑。




府第前是石板广场,场上原有“修竹”、“父子大夫”石坊。现在竖立着5组夹杆石,向世人昭示着这个家族曾经享有的崇高地位。

城堡内的武庙,奉祀关羽,是闽南沿海地区的习俗。


志堂的正堂陈列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魏王赵光美三位兄弟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着《宋太祖遗训》。

官厅高高的门槛和龙凤石鼓,展示了曾经的繁华与衰败……



辑卿小院,这里是赵家堡第二代主人赵义的读书处。


赵家堡禹王庙遗址现仅存二块《禹王碑》,网络资料记载这是按汴京禹王台的《禹王碑》拓本镌刻成。禹碑,又称“岣嵝碑”,记载大禹治水功绩。




赵家府第花园中保存的勒石题刻,“墨池”石碑是按宋代书画家米芾任无为州知军时所书的拓本镌刻的。


聚佛宝塔,仿开封铁塔十分之一比例建造的七级方形实心石塔,塔壁上刻有20尊浮雕佛像。


汴派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州桥的立意,桥上建有六角凉亭。




“完璧楼”及其环卫的土堡俗称为“内城”,里面是赵家堡的核心主体建筑,3层宋式生土方楼“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有关“璧”字写法很特别,有着很多民间传说,大家可以上网查询观看。“完璧楼”好似一座军事城堡,设有射箭孔、观察哨、暗道、水井、排水沟,坚实的土墙又高又厚,厚木板门达十二公分,设有防火攻的装置。现在这里是宋史陈列馆,陈列着赵氏宗族代代相传的宋代18位皇帝的肖像以及有关宋史的文物资料。



赵家堡,一座古老的城堡,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建造至今历经四百多年风雨沧桑,仍保存着完好的城墙城门和大量明代民居。1984年2月,我国古建筑界单士元、郑孝燮、罗哲文参加国务院组织的考察小组到赵家堡鉴定、考察,面对这座“遗址丰富、建筑犹存”的古城堡,“三老”作出论断:“赵家堡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古城堡,其布局处处犹似汴京之旧,使我们重温宋史,更觉有胜文献之记载……”1986年,国家文化部代部长朱穆之在考察赵家堡时说:“赵家堡是一处研究灭国王族去向问题不可缺少的见证物,要把它作为人类遗产好好地保护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