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2021-04-17 08:25:30)
标签:

原创摄影

福州乌山

般若台与清冷台

旅游休闲

老猫侠

分类: 福州乌山(原创)

原作写于2010-12-11 14:46:00,因为被消失,现在找到重新发出。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海拔不到百米的乌山,自唐至清,遗留有20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各有其神妙,使山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融合成趣。

乌山的摩崖题刻以及造像,早在1961年就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

乌山三十六奇景之般若台与清冷台,位于黎公亭下方。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当涂称四绝,岩顶迹萧疏。

虽勒唐人笔,实为秦代书。

完全无斧凿,密尔有禅居。

珍重山灵意,宁愁藓剥余。

——明  曹学佺

    《乌石山志》载:闽中绝少古刻,鼓山题刻如麻,无一唐迹,惟李阳冰般若台铭在三山为最古。《金石文字记》。

    《乌石山志》:般若台 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李阳冰书,大篆,径一尺,镌华严岩,旁有“住持僧惠摄”楷书五字,《乌石山志》著录时注云:“楷书,径五寸,镌华严岩左、李阳冰《般若台记》下,盖当时重修李篆时所勒,今拓《般若台记》者亦兼及之。”

    唐朝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石刻,是我国仅存的四块李阳冰篆书碑书之一。据《福州市志》介绍,这是闽中最早的摩崖石刻,与浙江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合称为篆书天下四绝。宋《宣和书谱》载:有唐三百年中,以篆称著者惟阳冰独步。清代郭柏苍在《乌石山志》中引《闽中摭闻》云:“李阳冰般若台篆书二十四字,与处州《新驿记》、缙云县《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世称四绝。”康有为在很有影响力的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中也说道:“篆书大者唯有少温般若台,体近咫尺,骨气遒正,精采冲融,允为楷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金石碑帖学家王壮弘先生所制《百种著名碑刻简表》中,就将李阳冰的《般若台》铭刻列入其中,而且是福建省唯一列入此“简表”的名碑。“般若台”篆书石刻,真可谓八闽碑林之魁宝。

    李阳冰,字少温,祖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生于陕西云阳。诗人李白的从叔,受业于萧颖士。好古,善属文,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晚年为将作少监,韩退之称曰李监是也。后人又将他与李斯并称“大小李”。虽然他本人并未到过福州,但他的族人、任著作郎兼监察御史的李贡在唐大历七年向他讨得“般若台铭”墨宝后勒于乌石山上。

    《福建省志·文物志·大事年表》中记载着:“本年(1971年),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乌石山摩崖石刻中最珍贵的一方——唐大历七年李阳冰的‘般若台’篆书石刻,被福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前身)一名干部砸毁。”这是一段令人心惊的记录。般若台原址在石天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般若台铭”,是1982年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用原拓本在清冷台侧复制而成。虽然是拓本,但依然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书坛名家及爱好者们前往赏识。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群山际海上,道山独苍苍。上有清泠台,碧萝蟠石床。

伊昔盛冠盖,琴樽此翱翔。暮色海天泠,秋声松涧凉。

今来阻登临,独有梦飞扬。题寄同心侣,愿因南雁口。

——明  林鸿《梦清泠台》

从黎公亭后面的登山道往下走,生长在陡峭悬崖旁边的树上,挂着警示牌。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走下曲折的登山道

山川收晚霁,暝色上高台。共是吟秋客,还同看月来。

衣冠林薮逸,词赋柏梁才。山鬼惊联句,沙禽避洗杯。

河低全拂树,露重稍滋苔。海上鲛人出,云中桂子开。

乐游良夜剧,高兴昔人谐。归去金陵上,看云首重回。

 ——明  林鸿《登清泠台玩月》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乌石山志》载:般若台  见《神解记》三十六奇之一。在华严岩侧。昔有沙门持《般若经》于此不释手,因名。唐大历七年,李贡造台,李阳冰篆记见《神解记》,见《石刻》。镌岩上。后台废,即其地营“金粟庵”,亦旋废。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般若台,已不是原有的般若台了。这里还有清冷台以及生长在般若台旁边的“兄弟同根榕”。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般若台、清冷台及兄弟同根榕全貌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般若台旁边两棵榕树的根环抱着同一块岩石,盘根交错,合二而一,分不出彼此,宛如亲密兄弟在无尽的岁月中同甘共苦,由此得名“兄弟同根榕”。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兄弟同根榕”环抱的石刻为: 洪武甲子秋九月九日,福建卫指挥使、昭勇将军武昌吴迈,同昭勇将军、福建都卫指挥使潇湘赵祥游南山乌石,坐清泠台,时天门揭晓,海宇澄秋,望阙怀忠,后天下乐,悠然之趣得焉。于是乎登。偕行福州府都僧纲释善旭识,台西讲经论沙门德洽勒石。

楷书,径六寸,镌清泠台上。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沿石阶走下般若台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吟秋宿絓月,际晓登清泠。挥手援碧萝,腾身栖翠屏。

长风吹雨来,不见群山青。鸟度白云湿,龙归沧海腥。

真僧此岩栖,观空净襟灵。竹坞见曝衣,花台闻演经。

沃以甘露言。迷途觉而醒。愿言割慈爱,永也投禅扃。

——明  林鸿《登清泠台》

般若台下面就是清泠台,古时候的模样早已见不到了。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灵峰起千仞,高台郁岑寂。烟萝穷攀登,林谷恣探历。凭高一长啸,顿觉万缘息。

长江天际来,茫茫去无极。黄花点醉衣,叶落满行迹。万籁送天声,连山起秋色。

更听白猿啼,东林淡将夕。

——明  陈辉《秋日同诸君登清泠台》

《乌石山志》载:清泠台  楷书,径一尺,镌霹雳岩下。

清泠台,三十六奇之一。在霹雳岩右。元至正二十四年,行省平章燕赤不华建,久废。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端居在人境,久没尘壤中。探奇不惮远,于然得佳逢。石怪互森列,台高絓虚空。

林端宿云去,竹外微径通。岩壑深杳霭,天花雨蒙茸。洽师禅门秀,戒腊同古松。

说法超上乘,苦心归妙宗。予惭善根浅,迷方莫能从。暂此松下石,聊疏浮世踪。

——明  王恭《登清泠台》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洪武已未孟冬既望,龙虎将军、福建都指挥使、滁阳赵奉,资政大夫、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括苍陈铭,通奉大夫、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太原张机,安远将军、同知福建都指挥使司事祈阳王诚,同游乌石山,登般若台,观李阳冰篆,历览古迹苾蒭,释德洽谨识,住山释道启刻石。

楷书,径四寸,镌清泠台右。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高台临绝顶,我辈此时过。落景空山满,秋声晚树多。

宿云依涧集,野鸟向人歌。薄暮归城市,尘氛奈若何。

——明  郑阎《登清泠台》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谢君为别地,风雨坐南楼。琴忆雍门奏,诗传咏社游。

树含青嶂夕,山倒玉屏秋。便把长缨濯,归因越水流。

——明  周元《清泠台送赵尉》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石台望无际,台背列翠屏。到此万籁寂,心地为清泠。

——清  许鼎《清泠台》

平台高且旷,长啸复微吟。东山上明月,呼童携素琴。

——清  陈学良和

秋风何泠泠,落叶满山径。扫石趺跏坐,微吟聊遣兴。不觉日已斜,禅林度晚磬。

——清  徐家恒《清泠台》

列子去不回,松风悄空径。淡虑坐与俱,静缘杳作兴。飒然触物鸣,老夫一虚磬。

——清  郑洛英和

俯瞰积空翠,悠然生远心。

石屏浮竹叶,听我抚弦琴。

——清  许均《清泠台》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历史云烟掠过,乌山旧貌早已不再,阵阵山风飘过,只有昔日诗词犹存。


【原创图文】福州乌山//般若台与清冷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