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州初设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是福州长史唐循忠查得附近避役的三千余户百姓,加上福、抚二州山峒(南方少数民族)而奏请设置,汀州州治在唐大历四年(769)迁到这里后再无变更。现今保留的汀州古城墙从东到西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西水门联结在一起,全长1500多米。
唐大历四年(769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从东坊口大丘头(距城关约5里)迁移至今址,于卧龙山之阳筑土城。宋治平三年(1066年),郡守刘均扩城,城墙周长5里余,基宽3丈,高1.8丈,城壕深1.5丈。辟城门六处:东曰“济川”,西曰“秋成”,南曰“颁条”、“鄞江”,东南曰“通远”,东北曰“兴贤”。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修,并将城墙包以砖石,封闭“颁条门”,“济川门”改为“丽春门”,“秋成门”改为“通津门”,“通远门”改为“镇南门”,“鄞江门”改为“广储门”,“兴贤门”改为“朝天门”。明弘治十一年(1499年),建“广储门”和“丽春门”两门楼。崇祯九年(1635年)重修,将城墙增高加厚,并筑“宝珠门”和“惠吉门”。清顺治以后,经几次重修,至1924年,城墙大部分被拆毁,余者十之二、三。
现存汀州古城墙自朝天门至惠吉门近河一带,长1125米,还有城门楼3座。城门楼皆明清时期砖木结构,气势雄伟。广储门楼,位于城区和平路,花岗石砌基,青砖斗拱,三重递进,长8.55米,拱门高3.4米,一重跨度4.4米,二重跨度6.1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石柱础;朝天门楼,位于东大街,砖砌城门,甬道长4.88米,跨度3.3米,清代重建,楼阁式双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重檐歇山顶;宝珠门楼经南大街,双重城门,中间有天窗,两廊马槽连接,建筑风格独特。
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福建文物网)
汀州古城墙 唐至民国
2013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071。





民国期间开始,许多城楼、城墙因修建马路遭到拆除,现在仅保存下汀江沿岸的一千余米古城墙和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三元阁等五座城门,其中一部分城墙是在2001年后由当地老人倡议下修复的。由于城墙砖以前多被挖去建民房,政府采用“以砖换房”的方式回收城墙砖,以保持城墙的历史原貌。
迄今保存的五座古城门是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广储门、宝珠门。

长汀古城标志性景观——汀州古城墙济川门

丽春门,就是长汀典故中“十大城门九把锁”中唯一晚上不上锁的城门。汀州古城墙曾有十座城门:朝天门、丽春门、挹清门、环雁门、正笏门、富有门、宝珠门、西水门、凝瑞门、通津门。除丽春门(水东桥西侧入汀州的主城门),其它城门晚上按时上锁,有“十大城门九把锁”的典故。丽春门因进出城居民多,关而不锁,只有官兵把守,晚上可“叫城”出入。民国初年,汀州诸城门不再关闭。


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
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
——宋 汀州太守陈轩


三元阁。与汀州城墙一样始建于唐大历年间,是唐朝大历年间汀州刺史陈剑迁徙州治建筑土城时的城门,历代均有修缮。清代为三层城楼,阁基是原古城门,用方块石条堆砌,上边用城墙砖砌成,翘角飞檐,甚为壮观。原名鄞江门,后改称广储门,明弘治十二年(1499)建城楼。由于正对着汀州试院,清代将它改名为“三元阁”,表示“状元”、“会元”、“解元”。如今的三元阁已改造一新,但城门垛上保存的唐代八角基座复盆式柱基,拱门中的唐砖,记载着它的沧桑岁月。


宝珠门,始建于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为明嘉靖汀州郡守杨世芳与长汀知县王邈所建。1637年(明崇祯十年)府署南楼慈济阁拆迁,建起了宝珠门城楼。清道光年间又作修葺。为石、砖、木结构,分为内外双重城门,门楼两楹,中间辟有天窗,城门两廊设养马槽,保存着唐代建筑的风格。是明朝汀州的正南门,曾经是城乡分界线,至今仍保存完整。



惠吉门位于明清街出口,正对原先的汀州码头,惠吉门码头是汀州古城主要码头之一,当年这里曾繁盛异常。明代,汀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往来的货船有“上八百,下三千”之说,本地生产的雕版印刷品、玉扣纸、竹木、烟叶、土茶、皮枕、纸伞等物资,由汀江水运到广东潮州、汕头及东南亚各地市场,又从外地运回食盐、煤油、海味、药材、布匹、百货等紧缺物资。



朝天门,是汀州府四大城门之一,是唐代大历年间陈剑刺史迁州时建成的汀州古城门,明洪武四年扩建城楼朝天门楼。弘治十二年汀州卫指挥建广储门楼,同时扩修朝天门楼。俗称东门,原名兴贤门。明洪武四年修葺,以砖石砌之,上有门楼,门固楼高,形势雄伟,便改名朝天门。清代汀州知府鄢翼明又重修,城楼主体建筑于城门高台之上,层层飞檐,凌空高翥,列为汀城胜迹“东翘舒啸”。现存朝天门楼为清代重修,系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筑的“涌金”城门

建造在城墙上的“龙潭”烽火台。“唐宋元明清皆谓金瓯重镇,州郡路府县均称华夏名城。”这幅楹联概括了汀州古城的历史地位。


五通门夜景


长汀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四千年前,这里是古越族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在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盖罐、宋代的陶谷仓等,都属国家文物宝库中的珍品。
唐开元二十四年(733年),汀州设立。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长汀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所在地,成为历代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
(注:本文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