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2013-01-13 12:31:32)
标签:

福州鼓山绝顶峰

摩崖石刻

摄影

老猫侠

旅游

分类: 家乡的风光(原创)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闽都记》记载:大顶峰,又名屴崱峰,由小顶而上里许,巉岩险巇,其巅若覆釜。宋咸平中,丁谓始披榛至此。石上刻朱子“天风海涛”四大字。

    《榕城考古略》卷下记载:最高者曰大顶峰,一名屴崱。先是不通人迹,咸平中,丁谓始披榛,以登其巅。常有云气,必天朗气清,始可登眺。西望郡城,远近村落,若聚沙布棋,东睨大海,螺髻数点,隐见烟波中,相传为大小流求云。峰侧有神泉,大旱祷雨于此。石刻陈烈《鼓山铭》、徐鹿卿《请雨记》、朱子“天风海涛”四字。旧有亭,宋淳熙间建,今圯。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福州鼓山绝顶峰海拔870.3米,这是国家测绘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31座著名风景名胜山峰高程新数据”中公布的鼓山海拔高度。

    峰顶状若覆釜,常年多为岚气笼罩,如同一道黛青色的屏风耸立在鼓山之巅。福州民谚有“鼓山戴帽,三日泥道。”就是说峰顶若云雾密布,则日内必将下雨。

    《鼓山艺文志》中记载着民国时期何敏先的《鼓山导游》:循寺后曲折向北行,约数百武,有池围以石,山岩诸水汇于此,盖即寺之蓄水池。凡寺内所用之自来水,悉于此引流,设管通之。过此,行约五里,至白云小顶峰,有石如鼓,径二丈,据云:鼓山即因此得名。再行约里许,地有窦泉涌出,称神泉,大旱祷雨辄降,而《请雨记》与《鼓山铭》则镌岩上。旁有忘归石、缒猫石,更上,石愈峭峻,约二里,至屴崱峰。峰为鼓山绝顶峰之别名,一名大顶峰,海拔二千九百英尺,约高十余里,状如覆釜。山顶常为云气所笼罩,必须天气晴明,登临其上,始可举目远眺。夜半登绝顶峰,可看日出,唯须逢极好天气,才能如愿。峰前有“海天一览亭”乃宋淳熙间僧元嗣建,初名水云,后朱熹据赵汝愚诗句,改为“天风海涛”,并书此四字刻石。不久以前,林秉周曾重修之。现亭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七月,为风所毁。此外,明代汪文盛在其附近亦题有“青天白日”四字。此峰从下望,虽颇尖锐,但既登其上,则宽旷平地,周围有一里多。又闻其旁,从前有神泉喷于石壁中,可以愈病。清代遇有大旱,官方常祈雨于此。

    注:何敏先,字茗仙,福州人,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县教育局任职,苦学喜游,走遍全省各县,不幸早年逝世。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鼓山绝顶峰是福州的最高峰,论高度并不是太高,然而要登上绝顶峰却是难上加难,并非是有兴趣、有体力就能实现的事。自从福州解放以来,数十年间鼓山绝顶一直被列为“军事禁区”,令游客徒叹不可逾越,让登山者怯步于禁区的高墙之外。每年登鼓山的人达千万人次,相比之下,能够如愿以偿登上绝顶峰观赏摩崖石刻的却是屈指可数。

    回溯古代,无数名人雅士曾经慕名攀登过绝顶峰,留下多少绝世诗篇与精美石刻。据黄荣春老师调查统计,镌刻在鼓山岩壁上自宋至今的摩崖石刻共565段,绝顶峰的摩崖石刻也是鼓山石刻较为集中的一处,共有28段。

                             元代帖木儿曾经在《登屴崱峰》诗中写道: 

                      肩舆直上白云梯,古刹林深路欲迷。

绝顶一声长啸罢,海天空阔万山低。

    注:帖木儿,按元代姓帖木儿者多矣,元至正间,官本省平章政事者,有普化帖木儿,完者帖木儿;官左丞者有也先帖木儿,旧志失其名,姑录。——乾隆《鼓山志·艺文》

    现在的我们,当然是无法如同古人一样站立在绝顶峰上引亢长啸,也无法欣赏到古人在那里留下的珍贵摩崖石刻。我们只能在远处观望绝顶峰的大圆球,然后在心中留下一些遗憾与悬念。

    榕城博友囊邮斋于2010年4月11日在博文《鼓山绝顶峰的召唤》中写着:“我登了几年山,走过鼓山许多的山路,横穿的、竖插的、迂回曲折的……,鼓山山脉中现有的二十余条登山线路中,仅缺三、五条还未走过。一直未走过鼓山绝顶峰,登绝顶峰成了一个宿愿……在与海峡对岸关系紧张的时候,是绝对不让百姓上绝顶峰的。近年,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登山者偶尔还可以登上绝顶峰……我们从石头铺就的盘山公路上山时,碰到一辆军车上来,一军官看到我们手里拿着照相机,对我们说上面不能照相的……我们只能停留在山顶的围墙外,远眺鼓山周边各山峰,唯有几十米的高度留下遗憾……”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2011年3月30日,榕城博友止于至善君入雅堂山友老黄首次成功登上绝顶峰,将禁区里面的摩崖石刻全部收纳进相机的镜头中。止于至善还带去高度仪放置在“鼓顶”石刻岩石上部,测量了此处海拔高度将近900米。

      止于至善在2011年3月30日的博文《如愿以偿上绝顶》中这样描写道:

    “……闯过一道道‘游人止步’关口和‘军事禁区’,悄悄来到山顶,往日紧锁的大门今天八字大开,我们心中暗喜趁虚而入。山顶上有几个民工正在修筑道路,还有小型挖掘机和运输车辆在忙碌,没人理睬这三个游手好闲的老家伙,我们不慌不忙打开三脚架在军事禁区合影,如入无人之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平时可望不可及的3个大圆球,今天服服帖帖地趴在我们的面前,目测球径约在20米之内,圆球的迷彩‘马甲’不知是用什么材料拼接而成,闪闪发亮;大圆球其实是3大1小有4个,其中的小圆球若非登顶你无论在什么角度都看不见它的尊容。我掏出高度仪,显示绝顶的海拔高度接近900米。冷不防听见有人喊‘下去!’是一位大兵在楼上盯着我们,果然还有大兵驻守。我假装糊涂问:‘听说这里有古代摩崖,可不可以让我们拍了再下去?’这时又钻出来一位穿迷彩服的士兵只看着我们不说话,前面发话的那位大兵还是两个字‘下去。’态度还算温和,比起上回严厉呵斥我们的士兵客气多了,不过他们豢养的一条军犬对我们出奇的友好。

    岂能善罢甘休,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在山顶四下寻找古代摩崖,还是老黄眼尖,忽然发现东南方向的岩石上有一处描红的题刻。我们兴冲冲地三步并做两步上前观察,原来是宋代朱熹手书‘天风海涛’4个大字。啊!众里寻你千百度,今天就在眼前。3人不禁大喜过望,接着又相继在附近找到林则徐、李拔、魏杰等名人摩崖。我们不断掀动快门,把不同年代摩崖悉收镜中……”

            今天我整理、转发他们在绝顶峰拍摄的全部摩崖石刻图片,请大家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一块岩石上有不同人物、内容的题刻 ,南面镌“振衣  同治辛未季秋 杨?霖 洞观日出”,北面镌“鼓顶  前郡守仁和徐元。”

    注:振衣,《楚辞·渔父》中记载“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王逸注解“去尘秽也。”

 

振衣空际气横秋,绝胜匡庐顶上游。

对酒俯看飞鸟背,挥毫低拂宿云头。

天连海外浮三岛,地拥闽中控八州。

长啸一声岩石坠,清风万壑响飕飕。

——明.林谨夫《登大顶峰》

    注:林谨夫,名枢,以字行,更名世玉,号如斋,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授景宁县,历杭州、真定、徽州三府同知,所至有政绩,生平好学,至老不释卷,曾编《福州郡志》,《闽中诗选》,《闽贤录》等书。——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  欲从末由  乾隆壬午  郡守李拔题

    《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朱子注解为:“卓,立貌。末,无也。此颜子自言其学之所至也,盖悦之深而力之尽,所见益亲,而又无所用其力也。”钱穆先生解释为:“但我才知已尽,像见它在前面矗立着,高峻卓绝,我想再向前追从,但感到无路可由了。”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  青天白日  明·太守汪文盛  一共有两处“青天白日”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  天风海涛  晦翁为子直书

    注:关于这个石刻的来历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宋代朱熹多次到福州讲学,与两次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的赵汝愚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在并列于鼓山石门附近岩壁上的一方石刻为淳熙十四年(1187年)朱熹所书:“淳熙丁未,晦翁来谒鼓山嗣公,游灵原,遂登水云亭,有怀四川子直侍郎。同游者清漳王子合、郡人陈肤仲、潘谦之、黄子方、僧端友。”其中“晦翁”为朱熹,“嗣公”是涌泉寺住持元嗣,“子直侍郎”便是赵汝愚。当年因受谤多年的朱熹,辞掉江西提刑的任命后,来福州拜会知州赵汝愚,不料赵已于一年之前调任四川制置使。于是朱熹率门人王子合、陈肤仲、潘谦之、黄子方等人,登鼓山拜谒赵汝愚礼请来的住持元嗣方丈,又登上赵建造的水云亭,因睹物思人而留下这方石刻,表达怀想之情。3年后赵汝愚再次入闽任职,次年登临鼓山,看见朱熹留下的题刻,深为感动,想起远方的朱熹和已圆寂的元嗣禅师,感慨万千,留下另一方题刻:“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人生只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抒发了多年政治生涯中壮志未酬的惆怅心情及对师友朱熹、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思念情怀。诗中“故人”为朱熹,“禅客”是当时已圆寂的元嗣,此后赵汝愚又调离了福州。此后朱熹再次登临鼓山时,看到自己题刻旁边赵汝愚的诗作,深为感慨,从“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的诗句中,选出“天风海涛”四字镌刻在绝顶峰的石崖上,并注明“晦翁为子直书”。虽然朱熹和赵汝愚无缘在福州相会,但这些留存下来充满着情感的石刻和石刻后面隐藏的故事,至今还是让我们深深感动。如今赵汝愚、朱熹的摩崖石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屴崱峰高万丈梯,上方高与白云齐。

                 青山尽处海门阔,红日上来天宇低。

                 喝水无人空晏坐,摩崖有客漫留题。

                 飘然欲御长风去,一笑何烦过虎溪。

                     ——元.黄镇成《登屴崱峰》

    注:黄镇成,字元镇,福建邵武人,自幼励志力学,隐居不仕,自号存存子。元末,使者屡荐之不就,最后,执政奏授江西路儒学副提举,命下而卒。——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  无山与齐  同治甲戌  仲秋魏杰

    注:魏杰(1796—1876),清代福州东门盐商兼诗人,一生与鼓山结下不解之缘。在其10多岁到80岁的60余年里,100多次登上鼓山,写了无数咏唱鼓山的诗篇。他选编的《鼓山吟草》五卷收入诗作200多首,《逸园诗钞后集》收有咏唱鼓山的诗十多首。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磴通霄郁古松,禅林日暮递疏钟。

                     月华近落沧溟水,云气高浮屴崱峰。

                     地控诸番分岛屿,潮生巨海混鱼龙。

                     古来墨客多题咏,字结蛟螭翠藓封。

                          ——元.刘于《登大顶》
    注:刘于,字允恭,江西永丰人。元至正七年(1347年)举人,明洪武初,征至京师,派充福建主考。——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林则徐在绝顶峰1794年石刻“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无涯天作岸”、1842年石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经不复存在,如今用此碑刻替代(香港回归时立)。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清朝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石刻  乐善不倦。据说这是福州少见的沈葆桢题刻。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林寿国的石刻  作平等观

    注:民国海军陆战队第二独立旅旅长林寿国(1891~1977年),号玉田,福建仙游县龙华象运村人。1949年解放前夕往香港经商,1977年病逝于台北。林寿国曾兴办一些公益事业,倡建莆田“华星女子中学”、仙游“鲤湖饭店”、仙游县城模范街,修筑公路及莆田城南公园等。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网络资料记载,绝顶峰现存最早、比较出名的题刻有题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的摩崖石刻“鼓山铭”。

    《闽都记》记载:望州亭,在鼓山屴崱峰。宋熙宁中,郡守丁竦、提刑沈练、郡人陈烈同游,刻“鼓山铭”于峰头之盘石,而亭其上,今废。

    《鼓山铭》:鼓屴崱,峰顶特。穷岛夷,俯封域。屏闽东,拱辰北。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峭陟。搴若华,揖瑶极。呵蜚霆,蹴鼇脊。披霄根,殚目力。高者仰,深必惕。谨其至,惟古则。熙宁四年,丁竦、陈烈、沈绅同游。

    摩崖石刻“鼓山铭”  大顶峰   沈公仪铭

    注:沈绅,字公仪,会稽人,熙宁元年(1068年)官福建文臣提刑。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白日杳飞升,苍苍俯太清。旋探朱子刻,遥瞰越王城。

           云起千峰失,潮生匹练明。东山观海处,亲挈鲁诸生。

                  ——明.江以达.诗刻《观大顶峰石刻》

    注:明代福建提举佥事江以达(1502-1550),字子顺(一作于顺),号午坡,贵溪湖陵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累官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江午坡集》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   周濵  曹中  长老潛洞  丙戌九月二十日同至大顶峰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字迹模糊不清,依稀可见“左布政使”“江以达”等。

 

鼓峰耸翠插晴空,绝顶登临鸟道通。

日出扶桑鸣彩凤,云开蓬岛隐仙翁。

海潮来往波涛外,山色有无烟雨中。

风送天香携满袖,恍疑身在广寒宫。

——明.韩文《大顶峰》
    注:韩文,山东德州人。明洪武时岁贡,以人才荐,官郎中。——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字迹模糊不清。据网络资料记载,绝顶峰比较出名的题刻有福建安抚使干办徐鹿卿的“请雨记”等。

    绍定壬辰夏六月,不雨,至于秋七月,遍走群祀,未效。大师番阳李公以石鼓闽重镇,其下众水所汇,必出云为风雨。乃命属吏南昌徐鹿卿致祷。丙申诣寺斋宿,丁酉黎明登屴崱,礼毕而雨,是夕大雨,戊戌又大雨,己亥雨止,槁者获,涸者流。刻而识之,侈神之休。——福州府志(明万历)  徐鹿卿《鼓山请雨记》

    明代学者吴海,字朝宗,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在《游鼓山记》中记叙道:乃拂石刻,观晦翁大字,读沈公仪铭,摩挲徐鹿卿《请雨记》。记漫,久乃可辨。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刻  时惟首夏  天朗气清  适此公余  登临绝顶  勒名于石  用以纪一时之胜云  钦差镇守福建太监顺德陈道  船舶司少监广西韦查  按察司副侯番禺林荣  壬寅岁夏四月初九日书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被誉为东南碑林的鼓山摩崖石刻,在漫长历史中虽历经无数战乱和建国后多次政治浩劫,依然存留较为完整,但位于绝顶峰的摩崖石刻看起来很多地方风化严重难以辨识。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野径斜连石涧傍,草根呢呢语寒螀。

郊原经雨多秋意,庭院无人自夕阳。

风卷暮云归碧嶂,叶随野水入寒塘。

数家篱落枫林外,枳壳垂青菊绽黄。

(刻大顶峰)

                痴绝 宋淳祐间僧  游鼓山(淳祐辛酉立秋后三日)——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遥空开万顷,碧色自晨昏。大地藩篱切,沧溟气象会。

              潮平天作岸,云断水为门。不尽乘桴意,悠然共谁言。

         ——明.谢肇淛《古山绝顶望海》

    注: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入仕后,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所有名山大川,所至皆有吟咏,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与徐渤重刻淳熙《三山志》,撰《太姥山志》,所著《五杂俎》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绝谳发高歌,天空见海多。不知登泰岱,俯视更如何。

                           ——明.陈学麟《大顶峰》

                               注:陈学麟 字尚经,怀安人。嘉靖戊午乡荐。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绝顶临天迥,相携兴理过。岚风移野席,谷籁散林柯。

过雨沾衣湿,白云入袖多。不知沧海外,员峤更如何。

——明.郑阎《鼓山大顶》

    注:员峤一海中仙山。《列子》: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一曰岱屿,二曰员峤,三曰方壸,四曰瀛洲,五曰蓬菜。

    郑阎(生卒年月不详),字公望,闽县(今福州市台江区)人。勤奋好学,读书不倦,能诗善画,时与文人志士讨论经史百家,旁及医药、历算诸书。明永乐十年(1412年)进士。居官30年,清白无私,囊无余金,生性嫉恶如仇,闽中人士曰:“吾闽士大夫淡于名利者,首推郑阎。”年老退归福州,在城南筑1亭,栽种竹树,以蔽风雨,取名“万玉亭”,于万玉亭书屋专攻著作,足不出门。著有《茆斋集》。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绝顶高风日怒号,际天遥起白银涛。

                     扁舟拟欲穷溟海,直挂云帆百丈高。

                           ——明.邓定《天风海涛》

          注:邓定,字子静,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明永乐时,隐居竹屿不仕,以布衣终。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乘幽独上最高峰,泽海山河四望同。

                     岛屿潮来天接水,海门日落树连空。

                     僧归远寺疏钟后,木落寒山积雨中。

                     更向岩前一长啸,松涛十里送秋风。

                         ——明.陈煇《屴崱峰晚眺》

    注:陈煇,字伯炜,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官至广西按察副使。

                                              ——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屴崱峰高接碧空,海涛日日送天风。

摩崖爱咏余干句,榜墨千秋纪晦翁。

——清.陈梦得《鼓山杂咏》

                 注:陈梦得,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举人。

                                               ——乾隆《鼓山志·艺文》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绝顶峰上面的大圆球其实是3大1小一共4个,其中的小圆球若非登顶则无论在什么角度都看不见它的尊容。

 

影耀长空驾彩虹,崔嵬秀丽夺天空。

挺然高出青云外,万古巍巍镇闽东。
——民国.虚云《鼓山大顶峰》《天下名山录》卷二

    注:虚云(1840~1959年),名古岩,又名演澈,初字德清,湖南湘乡萧氏子。少喜禅理,十九岁弃家往鼓山为僧,拜妙莲和尚为师,更跋涉万里,叩求高僧教益。清光绪中,他兴复云南大理鸡足山古钵盂庵。民国十二年重建昆明古华亭寺,十八年夏来闽,为鼓山涌泉寺方丈。二十三年往广东南华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席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于1959年7月29日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有《语录》、《开示录》、《自叙年谱》传世。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2011年5月26日,止于至善君入雅堂穆睦竹之韵再次成功登上绝顶峰。

    关于这次登顶的经历,穆睦这样写道:沿途有许多监控,往往游人一接近禁区,就会被军人劝退,敢拍照的轻则删除照片,重则没收摄影器械,听说光手机就没收了十几部。当然敢于挑战难度、不畏艰险的登山爱好者不乏其人,一波又一波勇闯绝顶峰、惊魂三十分的探秘者层出不穷,但成功者寥若晨星 ……现在山顶的军事规模,想要真正的“还山于民”几乎不可能。

    尽管我们屏声静气、小心翼翼,两次被沿途的大兵劝退;尽管我们时而躲入草丛,时而避入民居,一路上像作贼一样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尽管我们在峰顶的“人造地球”前一惊一乍,三上三下,历经坎坷,但最终我们成功了。我们在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关卡后,成功登上了“东临大海三山小,北望中原五岳低”的鼓山绝顶峰。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石鼓大顶峰,孤影入檐角。

 

            绝顶峰,何时真正撩开神秘的面纱,

              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拥抱你呢?

 

           【摄影】福州鼓山绝顶峰摩崖题刻全景观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