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旗山万佛寺座落在闽侯县南屿镇旗山麓, 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风光不再。
一九九九年,福州市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

旗山万佛寺地处旗山之麓316国道旁,占地1310亩。福州自古有“左旗右鼓,八闽二绝”之誉,唐朝以后,九庵十八寺错落其间,如今重建的万佛寺已经与旗山风景区融为一体。
“万顷石松围佛寺,一江闽水绕旗山。”这是万佛寺前面的对联。



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亦名石嵩寺,因位于闽侯县南屿镇旗山东麓灵凤山下,初名为灵凤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至今已逾千年历史。宋绍兴四年(1134年),僧人释天石于石上植松而得名“石松寺”。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建,明万历年间修葺。
1989年3月,闽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
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
——宋 僧 释天石《石松寺刻石》




看山不觉深,拄杖入双林。古意坐来淡,秋云行处阴。
白莲重结社,芳草自知心。欲恐归时路,明朝不可寻。
——明 陈介夫《晚过石松寺》
注:陈介夫,字伯儒,福州闽县人,生卒年不详。性旷达,精书画,好吟诗,与弟蔫夫齐名。著有《招隐楼稿》、《画史汇传》于世。



翠旗峰下从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
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
风光未纵烟霞老,野兴偷隋杖履轻。
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
——明 林春泽《暮秋游石松寺》
注:林春泽,字德敷,号旗峰,侯官南屿村人。生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幼时能诗善对,正德五年(1510)中举,正德九年登进士第,正德十年授户部主事,因有政绩,后升为广东肇庆府同知,岛寇抢掠高州,朝廷命春泽代理广东高州知府事。平岛寇,以军功升任南京刑部郎中,出为贵州程蕃知府。精通《五经》。有诗名,常与郑善夫、方豪、何景明等唱和。暮年体犹矫健,登山涉水无倦容。百岁时,朝廷邀请他重宴琼林,被誉为“人瑞翁”。万历十一年(1583)卒,享寿一百零四岁,身经成化、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六朝。敕授承德郎,赠大司空。遗著有《谏巡幸东南疏》、《应召陈言疏》、《荃谛》四卷集、《家训》十六篇、《人瑞翁集》十二卷。





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雪峰书画研究会会长、闽侯县佛教协会会长、福建雪峰崇圣禅寺方丈、福州旗山万佛寺方丈释广霖,福建周宁县咸村镇人氏,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他说,万佛寺的建设定位在“高、大、全”上,寺内将供奉1万尊玉佛,并在寺内四个方向将我国四大佛教名山殿宇微缩景观纳入其中。寺内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大雄宝殿,一座大型地藏殿安放灵位。


如今万佛寺还在陆续建设开发中,开发福州旅游新热点,将是万佛寺发展的方向。
后记:个人认为,佛门之地应该清静,无需去争什么“亚洲最大”。俗话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寺不在大,诚心则盛。”建筑规模庞大的万佛寺,需要各方大量捐献的资金,已经多年了,还是在断断续续施工中。但无论是设计与施工,处处都显得非常粗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