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永泰县名山室东室全貌
位于福州永泰县的高盖山名山室是一座道观,主峰海拔1187米。原名高盖名山院,唐文德元年(888年)始建,五代唐天成年间(926~936)闽王王延钧赐额今名。“一山容三教”,道教、佛教、儒教为一体,这是少有的现象,《道书》称其为天下第七福地。
1991年,名山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发名山室东室的风光图片,东室有玉皇阁、仙君殿、灵龟洞、麒麟洞、祖师殿、一线天、向天龟,主要看点是东偏室(灵龟洞)北侧洞壁上面,高约2米、宽10余米的一组宋、元两期石窟浮雕造像,请朋友们观赏!


东室入口处的迎仙亭

名山室东室入口

钟楼

鼓楼

慈航殿


飞仙阁



据2007年7月28日福州新闻网报道:名山室真正一鸣惊人、并引起有关方面关注的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洛阳龙门研究所名誉所长、佛教考古专家温玉成先生。1992年12月4日,时任永泰县文化局局长的林景海等人陪同他一起登上名山室,这次上名山室,揭开了一个千百年来的不解之谜。温玉成先生面对灵龟洞中的摩崖石刻,反复观察、考证,认为极有可能是“莲社七祖图”造像,即为创立于南宋民间宗教“白莲菜”的宗门之祖,而且此造像极有可能为我国仅存的一处“白莲菜”造像遗迹。
1993年4月11日《中国文物报》发表了温玉成先生写的《福建永泰发现“白莲菜”造像》,同年4月28日《福州晚报》予以全文转载。










福建省情资料库记载:(上面)这些浮雕造像雕刻在名山室东室的灵龟洞北侧岩面上,高约2米,宽10余米,分宋、元两期。宋雕残存“华严三圣”像的大象头部及象鼻等;元代雕刻当是凿在“华严三圣”像磨损之后,有“萨埵那太子舍生饲虎”、“太子宣言”、“鹿野苑说法”、“天人赞鹤”、“石佛浮江”等佛教故事系列,其中尤以元代民间信奉的“白莲菜莲社七祖造像”较为罕见。整体构图较为散乱,雕凿刀法稚拙肤浅,造型简朴瘦小,当出自民间工匠之手。
从网络资料中查询得知,当时的白莲教被朝廷认为是佛教异类,采取赶尽杀绝政策,因此留存至今的资料甚少。如果这里确实如媒体所说是全国仅存的一处白莲教摩崖造像遗迹,那是多么珍贵的啊!
请观赏我的相关博文:
【原创】永泰名山室、方壶岩一日游
【原创摄影】永泰名山室摩崖石刻
【原创摄影】永泰方壶岩摩崖石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