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溪村位于长乐江田镇,是福建省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自唐至清仅潘氏一族就出过上百位进士,故有“一门十进士,四世五中丞”之美誉。在三溪村探访古民居时,我们参观了潘氏宗祠。宗祠管理员看到我们这些远道而来手持相机的福州客人,热情地把平时紧闭的大门打开,自豪地为我们作了介绍。祠堂里面展示潘氏各个年代达官贵人的牌匾楹联,难以计数。
潘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初年,福建省情资料中记载着:“三溪潘姓始祖著作郎潘纲当年迁居至此。宋时,这里的经济文化相当发达,宋状元、宰相郑性之,签书枢密事高应松,监察御史潘文卿,太守潘斌,理学宗师朱熹等,或传学、或游观,或就学于此地。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潘氏子弟授业于朱熹,受其影响,连中进士者有10名。早在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潘循、潘衢兄弟同登进士,从第四代到第七代,曾出5个中丞,故有‘二难进士,四叶中丞’之誉。在宋朝,仅潘姓一族就有59人考中进士。”
在近现代的名人中,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有共产党的福建省原副省长潘心城,以及当代书画大家潘主兰等。


潘氏宗祠大门外边呈厚重的灰色古朴颜色


后厅正中是精致的神主龛,那里供奉着潘氏历代先人排位。















祠堂正中显要位置挂着一块“中丞”的竖匾,从落款大家都可以知道这是出自谁的手笔,这两个大字还被镌刻在三溪水库高坡两块重叠的巨岩之上。

宗祠为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立的牌匾,券景阁拍摄。


与潘氏宗祠后面相连着的是一座精美的“两落半”古民居,主人说老屋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先人是做生意发达起来的。

前往三溪的路途中,看见竹田村的“尚书里”牌坊,该村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明朝名臣一尚书,清代四世皆举人”。这里是明代南京工部尚书林廷选的故乡,据考谱志载:六都竹田尚书坊为廷选孙、国子监生、广东惠州府推官宜杭于明嘉靖年间建,立于福唐桥东,坊额正面镌刻尚书里,背面镌世沐恩光。此坊历经沧桑,毁于文革。蒙乡人竭力保护,坊额和圣赐建坊的碑匾圣旨幸存。1983年春,乡人集资重修树碑以志。

在三溪探访古民居的路途中

巷子里面有一供奉观音的古老小屋子,据说非常灵验,对面就是福建省原副省长/潘心城的老屋。




上面的图片为潘心城的祖居,门口挂着清光绪二十年“文魁”的牌匾。

在路边看见的石碑,这里正在重新修建此位潘公的墓地。


明代南昌知府庄维春故居,与那些富丽堂皇的宗祠和老屋相比,可能是最破败的故居了,从这里可以体味到岁月的无情洗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