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年后再相逢(五)

(2009-04-26 14:20:12)
标签:

回忆

情感

原创

杂谈

知青

分类: 与知青有关的

                         四十年后再相逢(五)

    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福建省顺昌县作为福州知青插队的重点县之一,先后有6000多位福州知青到此插队。为纪念这段历史,2005年,顺昌县在新建成的竹乡广场建造了这座知青群雕,取名“风华正茂”。作品由国内知名专家设计,惠安石雕厂费时半年雕刻而成。群雕总高度7.28米,重达170多吨,由39块花岗石组成,主体是6位风华正茂的知青形象。群雕加入了许多极富闽北特色的元素,如蓑衣、竹子、斗笠等,在福建省尚属首座,它将让子子孙孙铭记住,知青用青春铸就的特殊丰碑!

 

    故事,知青的故事,埋藏在长长的岁月中。

    1969年1月24日,翻开了这部沉重历史的第一页。因为福建知青有组织、大规模的上山下乡的第一步,就是在这个寒冷的夜晚,由福州一中为主体的一千多名花季年少的中学生们迈出的。

    农村?农民?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年青的我们还能知道些什么呢? 那时,我们更不会知道,迈出这一步,对自己的终身命运将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们一无所知。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们被迫迈出了这悲壮的脚步,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共和国的苦难。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重劳作中,单纯幼稚的我们成熟了。但悲哀的是,梦醒了,却不知路在何方。

    在艰难与痛苦中,熬到了1976年,好消息终于传来了。年仅52岁的母亲亲笔给我写了封信,告诉我她提前退休的退休补员报告批准了,我可以到母亲的单位去工作了。我兴奋得几天没睡着,急切地盼着通知书早日到来。

    1976年7月24日一大早,大队通讯员把通知书送来了。一张薄薄的纸,我捧在手里,看了又看,一个字一个字。没人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屋里,让眼泪尽情地流淌着,淌满我的脸,沾湿我的衣。终于从八年的生活泥泞中跋涉出来了,八年来所有的委屈、所有的辛酸、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挣扎,都在自己的泪水中尽情地蒸发。

    透过自己的泪水,看见了,

                     “那时候的雪下得好大,

                       深深的脚印在青春里面安了家。”

    透过自己的泪水,看见了,

                     “那时候的梦做得好傻,

                       无边的原野在天的尽头开满鲜花。”

    透过自己的泪水,看见了,

                     “笑也春秋,哭也冬夏……

                       歌也带泪,哭也芳华……”

 

    一生中有很多相约,一生中也有无数次赴约,但都没有这一次与老友相约这样牵动我的心。

    隔着一条路我们彼此都清楚地看见了对方。岁月流淌了四十年,带走了青丝,留下了白发,但我们仍然一下就叫出了对方的名字。

    在老友的家里,我们回忆着往日难忘的一切。

    老友只插队1年8个多月,是第一个招工走的,那时的他是幸运的。但后来,随着顺昌县城市建设的扩张,他工作的单位迁了新址,而这新址就建立在我们这些知青最恨最怕的湖洋田上。老友如今天天工作、生活在这片湖洋田上。在这片湖洋田辛苦劳作的知青都早已返回了故乡,而第一个离开湖洋田的老友转了一个圈,又回归了湖洋田。是命运?还是历史开了一个玩笑?

    睁着迷茫的双眼,老友苦涩地説:“等吧,再耐心等待一年多吧,退休了就可回故乡了。”是啊,漫长的四十年都度过了,还有什么不能等待呢?

    告别老友回家时,他执意要送我。送了很远很远,一条路又一条路,在城市闪烁的灯光中,我看见了老友眼中的点点泪花。

    在顺昌县的资讯网站里,我看到了老友的名字。

 

福州知青现在还在顺昌工作生活人员名录

序号

姓名

原校名

插队地点

现工作生活单位

11

林泰炎

福州一中

洋口上凤

顺昌检察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