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球进攻的交叉战术

(2009-04-17 13:23:06)
标签:

杂谈

分类: 球类运动

1.前交叉

    这些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是相当多的,利用多人跑动和掩护的突击战术,将会在网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造成很好的进攻效果。由于是多人的突击战术,所以要求一传效果也相当高(而我们接下来的介绍和讨论也不考虑一传问题了)。突击战术的丰富也是彻底贯彻我们中国排球快速多变,全面灵活,特点突出的总体建队思路。

    多人跑动和掩护的突击战术是相当多的,首先介绍的是一个比较常听见,但是被人误解很多年的一项战术——前交叉

    那么首先什么是交叉呢,“交叉”是指两名前排队员交叉跑动的行动。扣球队员和另一队员助跑路线相交叉,并作跑动扣球。两名队员实是互为掩护,并在换位进攻中造成局部地区中以多打少的局面,使拦网者来不及判断跑动者中谁是真正的扣球队员,故具有很大的威胁。从定义可以看出“交叉”战术的核心就是需要两名跑动进攻队员互相掩护的前提下,交叉跑动,造成的一项突击战术。注意,“交叉跑动”是相当重要的。

    前交叉,前交叉就是指二传手面向4号位传球时,4号位队员上步做打近体快球动作或掩护,以吸引对方拦网;同时3号位队员与4号位队员作交叉跑动,3号位队员在4号位或者3,4号位之间扣远网快球或半高球。从定义可以看出,前交叉的队员两个人的换位和交叉跑动都是在2传手身前完成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前交叉战术,需要4号位的进攻队员在网前拥有比较好的掩护意识和跑动能力。而3号位队员则是真正进攻点,需要他/她有比较好的进攻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交叉跑动的时候需要头脑的清醒,与掩护队员的配合,上步节奏的控制比较清楚。

    前交叉战术,由于拦网队员移动能力的加强,而且交叉跑动和进攻全部都是在2传身前完成,隐蔽性有限制,欧美球队的4号位接应和主攻跑动能力有限,一传能力不好。亚洲球队3号位副攻手身前球和强攻能力一般。所以前交叉战术国际比赛的实战中已经比较少的应用了。不过80年代的老中国女排,90年代初期的日本女排,90年代中后期的韩国女排,都比较多的应用了前交叉战术。可以通过录象资料,系统的观察下。

最后再通过中国女排站位情况,来解释下前交叉。

        周苏红 刘亚男 杨昊

        王丽娜 张娜(赵RR) 冯坤

    这个时候所有人不平行换位。冯坤上前在2,3号位之间传球,周苏红向3号位跑动,做掩护,而刘亚男向4号位跑动,刘亚男为真正进攻点。

    那我们经常听到解说员会跟大家讲的,也是大家比较常见的本在3号位的刘亚男往2号位跑动战术掩护,而周苏红从冯坤身后跑到3号位打半高球或者远网快球,这样的战术又叫什么呢。

 

2.后交叉

    后交叉是我们比较熟悉,实战中运用最多的多人跑动和掩护的突击战术之一。而和前交叉一样,后交叉也是总是被人误解和弄错的一项多人的突击战术。

    那什么是后交叉呢。很多人认为真正进攻点在2传手身后,而形成的交叉跑动战术就是后交叉,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后交叉实际定义就是,二传手面向4号位传球时,3号位队员在做打近体快球动作或掩护,同时位于二传手背后的2号位队员与3号位队员作交叉跑动,绕至二传手前面扣远网快球或半高球。从定义可以看出后交叉无论3号位的掩护队员在2传手身前还是身后做掩护,真正进攻点是从2传手身后跑到2传手身前扣球。这点是后交叉的关键,这样形成的交叉战术才称做后交叉。

    那么通过前交叉和后交叉的了解,我们得出了,前交叉和后交叉的“前”“后”二字并不是和个人基本突击战术中的“前”“后”有本质上的区别。这里的“前”“后”是指多人跑动和掩护的突击战术中的真正进攻队员的启动位置在2传手的身前还是身后,而真正进攻点则是身前球。这样形成的交叉跑动战术我们才能称为前交叉或者后交叉。后交叉战术和前交叉一样,需要攻击队员,掩护队员和2传手之间的配合相当默契,节奏要有统一,跑动线路要有规则。但是后交叉战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2,3号位的进攻变化,使对手难以防范,在实战中,是相当常用的。中国女排对后交叉战术的使用是相当熟练的,它也是我们具体通过我们自身的特点——快速灵活多变,来充分调动2,3号位攻击力的主要战术之一。除了中国女排,韩国,日本,俄罗斯等球队也都善于使用后交叉战术。尤其是日本名将大林素子的交叉战术,另人难忘。

    通过中国女排的具体站位,再来解释一下后交叉:

                 周苏红 刘亚男  杨昊

                 王丽娜 张娜(赵RR) 冯坤

    站位不平行换位的话。冯坤插上在,2,3号位之间组织战术,刘亚男在不防碍交叉跑动线路的前提下,在冯坤身前或身后做近体快球,北溜动作掩护,杨昊从冯坤身后的跑到冯坤身前在3号位或者3,4号位之间进攻。杨昊为真正进攻点。

    中国女排时常出现在冯坤身后的2号位的个人突击战术,有很好的效果,多人跑动和掩护的突击战术也不例外的会在2号位多做文章。经常被人误解为后交叉的“双背飞”,刘亚男和周苏红交叉跑动后在冯坤身后的2号位突击,等等。这些战术到底是不是交叉呢。

 

3.反交叉

    反交叉,反交叉是后交叉的一种延伸形式。具体来说反交叉就是,2号位队员上前,在2传手的身前或者身后打快球动作或者掩护,3号位队员做反方向交叉跑动到2号位进攻。从定义可以看出,反交叉战术的核心依旧是交叉跑动。掩护队员和进攻队员的启动点和结束点,仍然有位置上的交换。反交叉进攻实际上就是2号位队员做掩护,3号位队员到2传手身后进攻,这跟后交叉是刚好相反的。真正进攻点是3号位队员。

    反交叉战术依然需要掩护队员和进攻队员之间有比较好的默契,线路上有一定的规则。2号位队员做掩护可以是身前的也可以是身后的,但是真正进攻点3号位队员则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跑动范围,需要绕到2传手身后进行进攻。这样也要求3号位的队员拥有比较快的移动能力和灵活性。由于反交叉,跑动线路是和后交叉相反的,所以2传手的传球弧度不会太低,而速度也不会太快。反交叉进攻和后交叉进攻,能充分的调动起2,3号位的进攻点的变化性和灵活性,让对手难以防范。在实战中将这两种交叉战术充分的运用出来,能在网上局部地区造成比较好的突击效果,结合个人突击战术,能让对手在2,3号位顾此失彼。

    中国女排对与反交叉战术的运用是相当熟练的,98,99年,吴咏梅和邱爱华,崔咏梅,李珊之间配合的反交叉战术比较丰富和经典,可以通过录象资料仔细观察。另外前苏联和俄罗斯队也对这个战术有比较好的掌握。

    我们通过中国女排基本站位,具体的来讲解下反交叉战术:

              周苏红 刘亚男 杨昊

              王丽娜 张娜(赵RR) 冯坤

    前排不平行换位的情况下,冯坤后排插上在2,3号位之间组织,杨昊上前在冯坤的身前或者身后做近体快球、背溜等个人突击战术的掩护。刘亚男向2号位跑动,和杨昊形成交叉跑动,在2号位进攻。这样形成的战术就叫做反交叉。

    这么看,周苏红和刘亚男招牌似的“双背飞”战术,好象也不是反交叉,因为一般是在2号位的周苏红在进攻。那这个中国女排的招牌战术到底是不是交叉呢,到底是什么战术呢?

 

4.假交叉

    假交叉战术,实际并不能称其为交叉战术。假交叉进攻是后交叉进攻的演化和延伸。具体就是3号位队员在2传手身前或身后做近替快球等个人快速突击战术的掩护,2号位队员先跑后交叉战术,向3号位跑动,但是当2传手传出球之后又跑回2号位进行进攻。从定义可以看出假交叉战术中,实际结果并不存在交叉跑动和进攻点上的换位,实际进攻点是2号位队员,而2号位队员仍然在2号位进攻,假交叉战术只不过是有交叉跑动的趋势。假交叉战术的核心实际就是,队员采用假动作,假跑位,在网上形成对手的进一步迷惑和混乱。在网上的局部区域形成以多打少,出其不意的突击效果。

    假交叉战术在实战中,与后交叉,反交叉战术相结合,能造成虚实结合,变化多样的2,3号位的进攻体系。运用十分普遍。假交叉战术由于2号位队员需要有假动作和假跑动,这样在进攻中要求2号位的真正攻击队员,拥有比较强的个人能力。而在位置上的横向变化,也要求其与2传手之间的配合,与掩护队员之间的呼应要相当默契。由于2号位队员跑动范围比较大,二传手传球弧度不会太低,所以2号位队员一般会使用背飞,背围绕个人战术进行突破。中国女排的假交叉战术是相当熟练和经典的。我们所熟悉的“双背飞”就是假交叉战术的一种,刘亚男背快掩护,周苏红会先往3号位进行假跑动,接着再返回2号位进行背飞突破。这个战术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将中国女排的2,3号位进攻充分结合和变化,另对手防不胜防。俄罗斯女排,日本女排的假交叉战术也相当丰富。由于日本女排主攻和接应的游动特性,结合前交叉,日本女排将假交叉战术充分运用在前排,大家可以观看下日本女排99年,96年的比赛录象,比较中国女排的录象,观察2,3号位的假交叉进攻和整体战术的相互结合。

    最后我们通过中国女排具体站位来解释下假交叉:

           周苏红 刘亚男 杨昊

           楚金玲 赵蕊蕊(张娜) 冯坤

    若前排站位不平行换位,冯坤后排插上,在2,3号位之间组织战术,刘亚男在冯坤身前或者身后做快球战术掩护,冯坤向2号位传球。杨昊首先向3号位做假跑动或假动作,接着向2号位跑动,在2号位进行进攻。杨昊为真正进攻点。

    值得一提的是“双背飞”战术,如果周苏红,没有假跑动,或假动作,那就不能说是一个假交叉战术了,因该将其归位为2号位的拉开掩护战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排球二传技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