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航船·吹大梨·马三立——读《夜航船》随感

(2012-07-09 11:49:39)
标签:

杂谈

[原文]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举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①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腿。”(明·张岱《夜航船》序)
  
  [注释]
  ①澹台灭明:语出《论语·雍也》。春秋时鲁国武城人,澹台是复姓,名灭明,字子羽。
  [赏析]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张岱是个有趣的人,《夜航船》是一部有趣的书,序中讲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不惟可以作为讽刺古今中外高谈阔论的“马大学问”一类人物的笑话来听,亦可作一则妙不可言的禅话解读。张岱他老人家信笔所至,娓娓道来,令人如饮佳茗,仿佛会心一笑。而在下却偏要搀糠使水,搜索枯肠,东拉西扯一番,虽然自知满不是那么回事,也要斗胆——说说。
  约十二年前,正是烟花三月时节,曾与友人作江南之游。从苏州到杭州的“天堂之旅”,乘的便是夜航船。人在江南,“出门就遇河,抬脚得用船”。所谓夜航船者,江南水乡长旅之船具也。在长夜漫漫的苦旅途中,月色朦胧或夜阑人静之时,头枕欸乃桨声,做着或宁静或怅惘的江南之梦。枯坐无聊之际,不妨与同行的文人士子、商贾农夫闲谈一番,应是极有意趣的一种体验。后来,“夜航船”成为极富文化韵味的一种象征,后世文人不少便以“夜航”用作书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岱的这部《夜航船》。
  古语谓:“人生糊涂识字始”。其实,读书为文之道,也无须学那“两脚书橱”,非要引经据典、老套子翻新不可,只需说出心中话,道出眼前事即可。不过,有时候也会感到困惑,要是我们也把“澹台灭明”当作两个人的名字,或者像余秋雨先生一样把尧的女儿说成了舜的女儿,到底该怨一般人认识的字太少呢,还是该怪自己用的字太深? 况且,假如真要遇到王小丫一样“刁蛮”的考官,在夜航船中和小僧“咬文嚼字”起来,纵使读书万卷的博学君子,也难免会有那“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一瓢冰雪水”的懵懂之时,“学徒诸葛亮,等候翼德张”,遭人耻笑一番吧?
  朱子时代,流行的治学口诀是:“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据说,当年很有一些“儒商”拿这十二字箴言拓本出售发了小财。后来,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的话头,也被一些人拿来大量翻制,广为流传。其实,古往今来,类似张岱笔下一类“穷措大”、“假行家”的角色,还可以列出一大批来。只是这些人物多数籍籍无名,虽然在故纸堆中从年头读到年尾巴,最终只能沦落为搬弄书袋、难得糊涂的“大话先生”。
  昔日古德大师曾谓:“雪下有三等僧人,上等的在僧堂中坐禅;中等的磨墨点笔作雪诗;下等围炉作诗。”夜航船中的士子应该归为几等?这个暂且不论。在下这里把《笑林广记》里的一段话头借来使使,就足以让小僧把脚伸开了。原话是这么讲的:“游湖客偶见马吊,过江人惯肏牛逼。”下句中的“过江人”,说的是魏晋时期的清谈之辈。惭愧,话说得狠了点糙了点,不过道理却是浅显通俗的。
  北方没有夜航船,“过江人”却是有的。时至今日,天津民间还把那种高谈阔论、满嘴食火的“卫嘴子”称为“吹大梨”。“食火”,是一种病,吃得多了,消化不良,自然虚火上升,难免胡说八道些没边儿没沿儿的废话。对付这号满嘴食火的“相公”,怎么办?是不是也要使出赵州和尚的手段来,来他一个——当头棒喝!不然,也要学那在书房中猛轰小蜜蜂的大和尚,喊他一句:“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
  既然“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不知道那个士子最后给小和尚认错了没有?要是那个士子也像俺们邻居家王二小同志那样缠夹二起来,问起“夜航船上,行旅之中,脚麻了怎么办?”此时,不妨试试张岱大师给出的偏方:“口称木瓜曰:还我木瓜钱,急急如律令!一气念七遍,脚麻即止。”若还嫌这个麻烦,或者疗效不好,索性就用俺们天津卫马三爷(马三立)的偏方,曰:“挠挠。”
  不信,阁下也伸腿试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