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来到北京,在宝贝外孙女格格家待了整整20多天,这下可过瘾了。每天早上8点送她上幼儿园,下午4.30分,准时到幼儿园接格格回家。到晚上8、9点钟孩子入睡,一直陪她玩。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见了面,小嘴叨叨咕咕地说个不停,使家里的气氛异常活跃。
http://s5/middle/7055e0bbta990318cf0f4&690
每天,格格首先要一字一板、清清楚楚地汇报当天下午在幼儿园吃了什么饭,吃了多少。有一天,格格说:“我今天吃了两碗饭,有肉,可香啦!我跟老师说我还要肉,艳艳老师给我盛肉了。”据幼儿园老师说:今天晚饭是大米饭、土豆炖牛肉,孩子确实吃了两碗,连菜汤都喝了。看来,格格可以准确地表达出幼儿园就餐的真实情况。走在路上,格格总要问:“爷爷,今天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东西啦?”“怎么不带一瓶喜乐呀?”回到家里,说:“爷爷,今天上舞蹈课了,老师让回家练下腰动作,我自己练不了,得爷爷扶着。”于是,爷爷托腰,格格双脚着地、双手也着地,身体成倒弯弓型,一连练了4次,非常认真。
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强,看来,除了先天遗传原因外,后天坚持不懈的教育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往工具和思维的武器,2-3岁是幼儿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进入到掌握最基本的口语的阶段,然而幼儿语言能力很不相同。那么,如何促进2-3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1、从小抓起
格格出生前,也就是自从妈妈孕期后,爸爸就开始进行“胎教”了,与孩子对话,念诗歌,或放轻音乐。那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与牛弹琴”,可是孩子出生后,果然对声音异常敏感。一个多月后,只要听到音乐,哭声立即停止。每天,妈妈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交流,半岁时,就能认识“灯”、“电视机”、“冰箱”、“花”、“气球”等物品,认识的方式是妈妈说“灯呢?”孩子就抬头看灯,妈妈问“电视机呢?”孩子就看电视机……,通过一系列声音刺激、感官刺激,使孩子发音系统尽快开启。
清楚地记得,格格3个月时,每天早晨,奶奶就把她从妈妈房间抱过来,给她唱《东方红》,格格小嘴一张一合地,也要跟着唱。格格半岁以后,对音乐节奏非常敏感,妈妈慢唱,她小手和双腿跟着慢动,妈妈快唱,她的小手和双腿跟着快动,节奏完全一样。10个月后,开始咿咿呀呀说话了,“爸爸”、“妈妈”地叫。与同龄小孩相比,发音较早。两周岁时,爸爸妈妈带她去三亚旅游,她就会说:“我坐大飞机去海南岛了!”
http://s16/middle/7055e0bbta9903fdf3f5f&690
2、持之以恒
对格格的语言训练,爸爸功不可没。每天下班后,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与格格一起看书,给格格讲故事、与她一起搭积木,一起玩拼图,一起做游戏。有时,为了验证一个科学道理,找来道具做实验:例如,讲到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时,爸爸用一个高脚杯子,里面放个小乒乓球,用手取出非常费力,用灌水的方法,很快使小球浮了起来。孩子看到这个实验,明白了道理,豁然开朗。并且很开心地给家里每个人表演,后来爸爸又偷偷将乒乓球换成了钢球,格格仍然自信满满地杯子里倒水,结果钢球当然没有浮起来,当时孩子那疑惑的眼神真让人难忘,爸爸也就顺势给她讲起了浮力的问题,两岁半的格格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是却明白了两种不同材质的球在水里的不同反应,这就是进步啊。
两年多来,爸爸无论工作多忙,从不间断对孩子的培养。格格也非常崇拜、迷信爸爸。有一天,奶奶要给她讲故事,格格指着墙上贴的那张故事画说:“这故事是爸爸讲的,等爸爸回来讲。”看来,听故事还得挑人。
http://s1/middle/7055e0bbta99039283010&690
3、敢于尝试
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格格说话,但格格却能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模式,比父母说的还要精彩,还要丰富。看来,孩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当宝宝能够说出比较完整的简单句式时,就开始尝试着说复合句了。有一天,我建议尝试一下教格格“造句子”,妈妈给格格讲了一个例子:用“喜欢”造句,“格格喜欢幼儿园”,让格格仿照说一句话,把“喜欢”一词用上。格格一点就透,马上说:“我喜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最辛苦了!”让她用“欢迎”造句。她说:“欢迎姥姥来我家作客!”让她用“快乐”造句,她居然说“我要快乐成长一大步!”若不是亲耳所闻,真让人难以至信这竟是不满三岁孩子的造句,多么精彩的回答。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达到这样水平就算不低了,况且我们的宝宝仅仅两岁半啊!这么小的孩子,不仅正确运用了主、谓、宾语这一简单表述形式,还会运用双重复合谓语造句,真实不容易啊!
我国古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木兰诗》,长达60多个句子,格格能从头到尾、滔滔不绝地背诵下来。有些初中生全背下来都有困难,两岁半的小孩竟然能够做到全背下来,一字不差。有时淘气的她还会故意篡改几句诗以达到喜剧效果,她会故意将“北市买长鞭”说成“北市买一个小手枪”,将“磨刀嚯嚯向猪羊”说成“磨刀嚯嚯向爸爸”,甚是可爱。
http://s13/middle/7055e0bbta9904492817c&690
7月29日,我陪着格格去蓝色港湾上“天才宝贝”的天文课,同班里年龄最大的4岁半,格格在10多个孩子中年龄最小,但语言发育却是非常超前。老师带领孩子们做完手工后,让小朋友依次登台用麦克风讲话,介绍自己的作品。小格格第一个登台讲话,毫无惧色,她大声地说:“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大名叫于清歌,小名叫格格。今年两岁半了。这是我的手工,上边贴的是白云,象冰淇淋,下边画的是房子。谢谢大家!”看来,格格的语言天赋是不错的。其他小朋友依次登台,与格格相比,尽管她年龄最小,但她说得最好,老师奖励了她一个小贴画。有个小男孩子老师连拉带拽才登台,但却怎么劝也不肯讲话,让人觉得非常遗憾。
http://s6/middle/7055e0bbta99047e3b965&690
关于格格语言发展的一些小乐事,顺便也一同记录一下:
1、她妈妈带格格第一次参加幼儿园的面试,老师拿出一本水果小书让她认,她居然越过水果直接认字,还将“水”错认成了“木”。在老师的提示下开始香蕉、苹果、大鸭梨的认,当翻到榴莲这一页,她说“哟,这个我可没吃过”。还错把荔枝认成了草莓,老师告诉她这是荔枝,她居然狡辩道“很象草莓啊!”
2、格格每天早晨去幼儿园,都会随身携带玩具一款,有个小托马斯入选几率很高,几乎天天陪着她。昨天下学后她妈妈问她“格格,托马斯带回来了吗?”得到的回答居然是“必须的啊!”
3、爸爸刚刚理发回来问女儿“爸爸头发剪得怎么样?”格格答“这不就是大光头嘛,跟心怡(她的一个小朋友,也是光头)一样!”
4、每年的五月份都是皮皮虾盛行的季节,格格继承了妈妈的口味对皮皮虾十分钟情,每次晚餐家里吃这个,她都会不止一次地说“我们幼儿园就有小朋友叫皮皮”。
5、在她未满两岁的时候曾经吃过一次金币巧克力,从此每次看到一块钱的大钢蹦,都会无比兴奋地举着给妈妈,说“妈妈,快剥开,我要吃!”
6、有一次早晨起床,格格问妈妈“妈妈,今天是周末吗?”妈妈答“今天不是,明天才是呢”小狗熊继续不死心地追问“那今天是明天吗?”
7、每次吃完芒果,格格都会将剩下的芒果核放在手里搓来搓去,她妈妈问她干什么,她说“我在搓香皂啊~”
8、有一次她睡觉前,她妈妈用饱含深情的口吻给格格朗诵屠格涅夫的一首抒情诗,可能是她妈妈太过动情了,结果念到一半格格无限惊恐地说“妈妈,别念了,一会该来大灰狼了!”
9、冬天里我们带着格格去陶然亭的企鹅冰雪大世界,格格第一次看到企鹅格外开心,临走之际居然十分诚恳地和爸爸说“爸爸,给我买只企鹅吧,好吗?”
10、一次她妈妈的好朋友小院来家里作客,临走格格在我们的提示下和阿姨再见,人家自我发挥地补充了一长串“阿姨慢点,红灯停,绿灯走,不堵车,不堵心”。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了,还有很多很多生活的细节没来得及记录就匆匆流逝,感叹孩子的成长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充满了惊喜。
http://s8/middle/7055e0bbta9905ab70df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