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名篇名句千古流传(摘抄)
(2009-10-03 11:08:12)
标签:
名篇名句春江青女素娥海上明月共潮生杂谈 |
诗词歌赋。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我们采撷几首,感受中秋的独特魅力。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初唐
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经典。诗人把春江月夜的美、深挚动人的情和对人生
的哲理思索,都浑然无迹地融入了诗情浓郁的意境里。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千古流传。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月亮一直是作为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然而,同是面对一
轮明月,抒发的情怀却会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
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借吟咏秋月,赞扬了不怕挫折、
经得起冷酷环境考验的人。
饮。他还在《把酒问月》中写下了“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令人不见古
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句,说明人生岁月
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可是明月却能与世长存,永放光辉。诗人从困惑于宇
宙之谜,写到人生失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显示了孤高出尘的襟怀。
句。虽然月亮无处不明,但还是故乡的明亮。表明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亲
人的无限思念。千载而后,当人们吟诵这首咏月思乡诗,仍不免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情
共振,自然也就会联想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满月飞明镜,归
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这是杜甫避乱蜀中之作。诗人睹月兴感,
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中秋节富有诗情画意。
中秋月圆,历来是独居他乡的诗人望月感叹、泛起思乡念情之际。
央”;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宋代诗人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清代
诗人黄遵宪的“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明月光团圆”···
明月兮齐光”;黄坚挺高唱“明月清风非俗物”;欧阳修为了“更向云西待月钩”而
夜登高楼;陆游为了“夜夜湖中看月生”,竟然“移家只欲东关住”。
水千山。花红。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这首自由体
新诗意境高雅,富有想象力。看后,好像和诗人一道,乘着弯弯的新月小船,在梦幻
中朦胧地回到故乡。温暖的春夜,在月色下闪现红花绿柳,多么迷人的景色,多么熟
悉的倩影!
两相 知”。在此我们共同庆祝双节,欣赏佳句:
http://image.hxsd.com/data/media/9/11_11_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