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
我很喜欢最后的这句话,在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在职业球员的眼里,没有难的球场,无论球落在何处,只需一根球杆,一个动作便可解决问题。关键再于如何把握。
今天下场去打球,铁杆进步很大,由其是5号铁。打得比以前的落点更准确了一些。挺开心的!!!打球无非就是用球杆把球就这个点打到下一点,很简单,但有的时候,我们都不知不觉的把它复杂化了。打过球的人都知道,在球场上,距离并非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准确度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如何可以把球打得更准确一些,那就得让我们合理的利用手中的10几根球杆。一句话,关键再于如何运用。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感觉,来打出最有劲道的球。
当年刚刚打球的时候,教练会经常和我说,打球一定要自己喜欢,千万不能随便打,也不能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能打哪指哪。要能做到指哪打啊。打,就一定要先享受这个过程,打出自己的感觉后,再看结果。如果打球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感觉,那如同白打,因为那不叫打球,只能叫击球。可打了这么多年的球,说真的,现在我才能体会才能明白他的这些话。首先如果自己不先去享受这个过程,而只是胡乱的一打,然后只是注重结果,即使有时候可以打好球,但也并不是长久之计。打,就要打出感觉,没感觉,如何谈打球。那也只是空谈,空打。更是没有用心去谈,用心去打球。只有用心去打才能打出感觉,感觉对了,心气也通了,也顺了!
感觉;球感;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只能自己慢慢的体会,慢慢的理解。知我知球,知心知感,才方可百发百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