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AP的错吗
(2008-12-07 20:17:36)
标签:
杂谈 |
“你们快把SAP这个系统停了吧!!!!!*****”,“这个业务快别在系统里面做了,太麻烦了!!!!!*****”,“看看这一摞子数据,我都要整理啊,快别弄了!!!!!*********”
这三句话是几天之内来自于同一个业务部门的几个人,当然了,还有其他四个业务部门,这是业务的龙头销售部门。他们负责客户订单的下达,相应订单物料的采购,因为我们采用了MTO的模式,在管理上应该与实际业务的结合程度还是相当紧密的,就是这样的业务也让他们感到非常的头疼!
这几天按照公司管理上的要求,我在测试样单的业务处理方案,上线的时候,为样单单独配置了订单类型,考虑样单的一些物料的采购,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允许样单可以不做系统的材料采购和发料,把原材料的成本记到费用中,在利润中心的报表中,还是可以准确体系盈利的。
后来,一些业务部门感觉材料的管理比较麻烦,靠手工管理没有系统的处理方便,这也是部分体会到了一定的系统便利的人,他们就把样单的BOM做到系统里面,照样做MRP运算,形成需求之后,采购和管理。当然,还有个允许的处理方案,就是直接建立一个借项凭证,体现给客户的收款即可。可是,这个方案的缺点就是不能很好体现样单的物料,卖得成品是什么?不知道,就是一个收费。所以,现在需要考虑一个中间的合理方案。
第一要实现样单成品数据的管理,起码卖得是什么,每个物料的数量单价是多少,都要在订单上面体现。有了成品物料,就得有生产过程的管理,有生产订单、外协订单的管理。
矛盾出现了,要不要管理原材料的采购、入库、发料?因为成品有了订单就可以入库了。可是如果没有原材料,成本会报错,尤其外协加工的就只会有个加工费成本、生产订单就有人工和制造费用,材料成本还是要进费用吗?
其实不然,蛮可以没有BOM的时候,也可以下达采购订单的,因为即使系统里面没有做,业务上手工也是要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就是说那也是要做明细的采购合同,而录入系统,并且通过系统开发的合同导出功能往往可能会更简单一些,估计我这样说的话,他们可能就会要求我把Excel表格的采购合同,给他们导入到系统里面了。
数据虽然复杂一些,但是能做开发导入、导出的基本上都做了。而且现在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影响,就是,如果材料一直进费用的话,只是做了一个FI的凭证报销,在做盈利分析的时候,取数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如果把合同号在文本字段录入,那样的规范性就差了很多。
反反复复的方案讨论了不少,但是终究采用什么办法,还是需要业务上的负责人来定夺,这些定夺的结果或者过程往往会比较尴尬,比如说顾问,可能就会以无法实现为理由就答复了,而IT为了这个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软件,就要保证各种业务的便利实现。而业务部门,大多数人对系统还是不了解,对业务的逻辑和含义比了解。我一直非常困惑这一点,有些人号称高级业务员了,他只知道每天干什么活,或者说可以用力加班到很晚,就是不理解自己的工作的含义,为什么这么做?每个环节的关联的线是什么?不知道。
业务的复杂程度是相对的,业务可以用自己的工作说事情,怎么怎么牛,业务怎么怎么复杂,工作怎么怎么辛苦。最后到了sap这样一个软件,一个管理工具的面前的时候,剩下的只有借口。这是SAP的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