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离歌之散伙饭仪式——大学毕业(一)
(2009-06-13 20:33:23)
标签:
大学毕业散伙饭校园 |
分类: 我的碎语 |
公元2009年6月12日,与往常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因为选择在这一天吃散伙饭,并附带拍摄毕业学士照为条件,以此证明我们不仅是为了吃。
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你要说吃有多么宏伟的意义是万万谈不上的,走过饥荒年代,身逢太平盛世的大家其实只是把吃饭当做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民以食为天,更是民以食为“仪”——把吃饭当做一种留念、一种仪式,吃了这顿饭仿佛从此天涯孤旅了。
但大家还是对饭桌上的推杯换盏很期待,我亦不例外。匆匆摆完一些在镜子中演练过了无数次的经典的pose后,大家开始去饭店。
饭店倒也勉强可以,虽不是几颗星,却也较之乡野小店格调要高雅得多。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们的动作比我们要快,他们已经列席,这倒让我们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在一番例行的领导讲话后,大家开始春风拂面,女孩子笑靥如花,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很温馨,也很感人。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学四年来,同学们竟未有过几次像样的聚餐,证据就是,这是我见过的最最欢乐的一次。我有些怅然,当然可能是酒精冲脑的生理反应,但意识告诉我,其他人也开始“自我反省”,大谈如何如何对不起同学,如何如何和某人发生不该有的过节,又如何如何虚度四载年华,反正,你从小说上或电视上看到的一切都可以在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无意批评他们,也无权批评他们,更不该批评他们。书上说,相识即是缘。我很早前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四年来我算是很本分的了。当然,再虔诚、再友善也难免与人为争,特别是争取利益的时候,谁都有僭越道德的行为,我们默认这种事实,实际上也是在肯定它的价值,不打不相识,好像,同学的感情也是一步一步经营起来的,谁说不是呢?
曾记否,我们一帮人戴着小红帽,挥舞着小旗子,集体去某小学和孩子们联欢;曾记否,还是我们这帮人怀着敬重的心情去慰问某敬老院的老人们,并为他们献上了不成熟的文艺表演;曾记否,仍然是我们这帮人在时局变幻、世界遭难时把微不足道的上网钱捐给了需要的人,尽管数额渺小。
这些我想没有人能够忘记,因为大家都亲身参与的。我们也曾在月圆的中秋,人人吃得上月饼,以集体的名义宣布——我们是一家人,那一晚皓月当空,男男女女围坐在草地上,唱起儿时的童谣,竟有多情的女孩忍不住潸然泪下,我们也受到传染,我没哭,但感动是留在心里的。
这些在当时看来有些平凡的经历,经时间的海水浸泡后开始变得珍贵,不是时光机的传奇,而是情到深处、即将别离难免有些失落罢了。
我开始相信友情的力量。一位女同学跟我说,其实,你我虽同系,但不同班,平时的交流真的很少,你很出色,我们看在眼里,但有时大家似乎放不开,不能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错过了一些彼此了解对方的机会,我真遗憾。我甚是吃惊,也觉得对不住这位女孩子,原来,我的泯然在某些同学眼中竟是优秀的,一霎那,我更多感受到的是深深的自责。我请求女孩在我嘴边留下唇印,但始终没有说出口,但一杯酒饮尽后情谊已在酒中升华,真的,这次我没有矫情和说谎。
我也开始相信我们以后都会过上好日子。尽管房价依然是天文数字,按揭让人踹不过气来,以及成家后挑起一个家庭的艰辛与不易,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相互约定,混不好,就不回来了。这一刻,我有点欣赏中国的广告了。
但是,千万别不回来,五年一小聚,十年一大聚可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承诺,也是千百万个校友一以贯之的做法,我以“绚丽如繁花,前程似绣锦”自勉,也是共勉。
我们都清楚散伙饭只是个仪式,可谁也不会只把它当做个仪式。
这顿饭一定还会再有!
PS:相关留念照稍后上传,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