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其凤演讲事件看中国教育
(2011-12-26 11:10:10)
标签:
周其凤美国教育中国教育一塌糊涂时评杨枫池暝教育校园 |
分类: 陋室铭 |
据媒体报道,12月24日,身为湖南人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在回到家乡长沙一中演讲时,批评美国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引发网友争议和指责甚至人身攻击。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求证,证实湖南某报纸的报道属于“断章取义”。
该报道首先出现在湖南省一家报纸,该报在A叠第4版刊出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报道。该报道在该报纸的头版醒目位置作了导读。被网络转载后,仅在新浪微博上,截至25日18时35分,这一天被转得最多的前15条微博中有两条是基于这篇报道,其中一条排第3位,转发了21000多次,另一条排第13位,被转发了12000多次,网友自行编发的微博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微博下的评论也很多,大部分都对周其凤的表述作出了负面评价,“丢人”、“无知”、“悲哀”甚至“垃圾”、“脑残”等。只有部分网友发出质疑,“是不是把人家的话断章取义了?”“很难想象这句话是北大校长周其凤说的”。
经记者查找演讲录音,所得的周其凤的原话如下:
“现在大家都觉得美国的教育好,我们也在向美国学习,什么哈佛、MIT等等,其实美国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么讲?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因为为美国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把美国建成为这么一个很霸气的强国。但是如果是从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这是我的看法。”
而在某报纸上,表述如下: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从这两段话中,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周其凤对于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看法是有限定条件的,而某媒体记者或者编辑在发稿定版时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处理,又引发网络口水战。最为可笑的是,从这件事情上,非常讽刺地反映出“中国教育是一塌糊涂的”的观点。我们不妨将某媒体的报道改动几个字: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赞同态度,‘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大多数公民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成功,也只能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虽然是畸形的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尤其是“他们的大多数公民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这一句话,完全可以用在某媒体和某些网友身上。这次新闻事件关注教育,也巧妙地反应出中国教育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身为社会舆论领导的某些社会媒体缺乏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对被报道事实采取断章取义的处理,割裂其背景,造成新闻事实因为缺乏相应语境而遭到扭曲,并对当事人名誉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可以看出身为社会文化产品制造商的某媒体人士缺乏远见,竭泽而渔,以断章取义式的报道违反新闻事实原则去制造噱头,以带动报纸销量和影响力,最终导致该媒体社会公信力下降,自取其亡。而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哪怕是新闻民工,往往也是高学历知识分子。
次之,众多网民缺乏自主思维,不能有效地甄别信息,极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人云亦云。网友在谈论事情是不能就事论事,不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简单道理,不假思索地展开人身攻击,动辄盖之以大帽子,既彰显自身素质之低下,亦有诋毁他人之嫌疑。这部分人,不能尊重别人,不能有效思考,不能冷静辩论,他们的学历参差不齐,素质却大同小异。
再者,面对媒体扭曲、网络谩骂,堂堂北大校长竟然没有主动站出来为自己澄清,(不乏中青报记者是他请动的可能,第三者的话更值得信吧)也不表示将追究相关媒体的责任,状告其侵害自己名誉权并要求赔偿道歉。北大校长身为社会精英分子,竟不知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要么表明法律不敌民意,要么说明北大校长缺乏法律意识。前者说明中国法律建设的失败,后者说明法律教育的失败,人民既不知在合法的范围内活动亦不知用法律包保卫自己。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的短板在于缺乏道德教育、不能倡导学生学以致用,高学历的犯罪分子更为可怕。媒体和网友批判周其凤是因为“他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是因为多数人认为中国教育才是一塌糊涂的。但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又显现出自身教育的低劣,似乎是为了证明,或者讽刺?
2011年12月26日